民国女作家张爱玲说过一句话:“出名要趁早呀,来的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话说得很好,成功来的太晚,就不会太快乐。就如二十岁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婚,当然比八十岁和自己的意中人结婚更快乐。人到了中老年,无论是事业成功,还是爱情成功,都不如年轻时来的痛快。

张爱玲就是出名趁早,大器早成,二十岁出头的张爱玲在上海成了著名作家,一举成名天下闻。她的小说如《倾城之恋》、《第一炉香 沉香屑》等作品脍炙人口,风靡上海滩。

可是张爱玲的发达期只在年轻时,她人到中年就不行了。那时她去了美国,美国的读者并不欣赏她,而是喜欢赛珍珠的作品。张爱玲在美国发表不了小说,只能到香港当编剧写剧本,而且写剧本还是她的朋友宋琪夫妻帮她找的活儿。

刚到美国时,张爱玲为了生存,去加入那些免费食宿的文艺集中营,认识了老作家赖雅,赖雅比张爱玲大三十多岁,虽然赖雅才华和张爱玲相当,可是他又老又穷,离过婚,有一个成年女儿。

张爱玲义无反顾地嫁给了赖雅,更加重了她的贫因,婚后不久,赖雅就中风了,张爱玲不但要照顾赖雅,还要疲于奔命地赚钱养活赖雅。选择什么样的丈夫,就是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张爱玲的创作土壤只在中国旧上海的四十年代,离开了这个土地和时代,她再有才华也一筹莫展,就如《晏子使楚》里所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桔子生在淮南则是很甜的桔子,生在淮北就是枳,虽然是一样的东西,但是不甜了,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出名要趁早,这个自然好。大器早成当然比大器晚成好,可是对一生的运程也很重要。就像张爱玲,青年时期事业发达,中晚年就潦倒,倒不如一生都风光的作家。张爱玲所有的运气都在年轻时用完了。

张爱玲所有的作品,都在她青年时期,到了中年和晚年却没有什么作品,不是她不能写,江郎才尽,而是当时的美国不需要她的作品,所以她无法写,写了也发表不了。

大器早成的女作家张爱玲中年和晚年过得不好,事业不行,生活也不好。当然,她最早享受了青年成名的快乐。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