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由河北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创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和花山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他同时认为,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反映“一带一路”成就的重要报告文学作品,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

6月2日,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艺报社、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共同承办的《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作品研讨会在中国作家协会召开。

《多瑙河的春天》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叶梅,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胡平,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黄传会,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等20余位知名作家、评论家围绕该书的题材、主题、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解读。大家一致认为,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作家创作态度严谨,采访深入,故事感人。作为第一部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创作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以文学化的手法,艺术地展现了“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实际成绩,也从侧面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成就,是一部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

●一部讲述“一带一路”的好作品

《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由河北报告文学作家王立新创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和花山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该书采用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以河钢集团成功收购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并扭亏为盈的故事为主体,通过发生在“一带一路”上的感人故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伟大成就和“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前景。

《多瑙河的春天》作品研讨会在京召开

“这是一部振奋人心、铿锵有力的交响曲。”李敬泽表示,王立新不仅是报告文学作家,还是一个“钢铁战士”,十几年来始终把根扎在钢铁工人中间,扎在钢铁行业中间,长期关注钢铁行业,写过多部关于钢铁行业的报告文学,有力地体现了中国特别是河北钢铁行业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河北省钢铁行业进入新时代以后,在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为其他钢铁企业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他同时认为,这也是为数不多的反映“一带一路”成就的重要报告文学作品,体现了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所以《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潘凯雄的认同。他认为,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在主题出版方面又多了一本好书。这部作品是在国际国内双重背景下关注“一带一路”和钢铁行业,不仅使读者加深了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而且河钢塞钢管理团队采用人才本土化、文化本土化和利益本土化的本地化管理理念,使中国企业在海外又走出了一条道路,为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文化走出去,提供了重要路径。

李炳银同样表示,这部作品不但写出了河钢怎么走出去,在世界格局中找到自己新的立足点,同时也写出了“一带一路”给沿线国家的人们带来了福祉。这部作品写得很有激情、富有诗意,把两种不同文化的融合和生产的局面结合得非常好,并且主题不断深化,从河钢走出去,到站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看河钢塞钢,用生动的故事写出了“一带一路”的影响,这是一部讲中国故事的好作品,讲“一带一路”的好作品。

●为钢铁题材打上温暖底色

为了创作好这部作品,作家王立新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深入基层进行采访和写作,并远赴塞尔维亚,对河钢塞钢公司进行实地采访。《多瑙河的春天——“一带一路”上的钢铁交响曲》不仅阐述了河钢塞钢的成功,也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中国和塞尔维亚人民之间的感情,这也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胡平表示,这部作品体现了报告文学题材走向国际的一种新发展。作品中不只写了企业的并购成功,体现了河钢的气魄,而且写出了中国和塞尔维亚两国人民的友谊,写出了经济方面以外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如保证5000多个塞尔维亚工人不失业,并且不断提高工资待遇。在写河钢塞钢管理团队的同时,也强调了塞尔维亚工人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体现了大国气度,显示了中国报告文学走向世界的一种趋势。

“这是一部激情之作、求实之作,也是一部具有大情怀、大视野的报告文学。”叶梅表示,通过这部作品能感受到作家王立新始终充满激情,他的激情来自于对河钢的深情以及对他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并且把这种深情延伸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塞尔维亚,延伸到当地的人民。这部作品中还有一种柔情,他写人的命运、家庭,写到个人的小故事和细节的时候充满柔情,这也体现了他的情怀。这样的基调使他在撰写《多瑙河的春天》这部重大题材的报告文学时,有了强烈的、明亮的、温暖的底色。这部书最大的成功正在于书写了“一带一路”上的新传奇。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秘书长向云驹也表示,把刚性的题材和柔性的抒情相结合,是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谱写新时代的辉煌乐章

与会专家对这部作品的谋篇布局以及写作特色也进行了探讨。中国作协办公厅主任李一鸣认为这是一部大时代背景下中国融入全球的恢宏壮丽的著作,展示了河钢立足钢铁、走出国门、走向全球的图谱,同时写出了一种气象、一种精神,与时代大势同频共振。这是一部诗性昂然的、壮美的、激越的乐章,读这部作品能够体会到音乐感、铿锵的节奏。“整部作品以短章、短节、短段、短句为主,简洁凝练,带来一种激越的、铿锵的、前行的感觉,而且以多瑙河诗性的意象和钢铁交响曲命名,使这部作品充满音乐感和诗性。”

李朝全认为,该书通过很多细节体现了河钢塞钢团队通过扎实的工作,实现了扭亏为盈,为当地钢铁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另外,作家用心谋篇,巧妙地运用交响曲的结构,与著名乐曲《蓝色多瑙河》交相辉映,把河钢塞钢团队比喻成钢琴演奏者,他们弹的是一架一百多年的“老钢琴”,在“老钢琴”上通过起承转合,弹出了十几个乐章,有主旋律、有和声,构成了一篇新时代的辉煌乐章。

(燕都融媒体记者康瑞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