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济宁高新区全面打响营商环境、体制机制、产城融合、科技创新、新旧动能转换等向创新驱动发展的“三次创业”的攻坚战,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信息产业持续聚集,市场消费前景广阔。

为打造新一代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济宁高新区依托山东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先行优势,成立了济宁信息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专项推进区内信息产业发展。目前,已有各类信息企业800余家,其中华为、京东、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11家,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12家,仅2017年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亿元。

围绕两大领域完善产业链

产业集聚效应已初步形成

“信息产业园作为‘一区十园’两个专业园区之一,围绕人才实训、大数据应用、软件测试为核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和以物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两大领域,全面推进区域内各类信息产业发展。”济宁信息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田雨称,济宁高新区依托山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先行优势,紧抓全球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以推进经济形态全面向数字经济转型为核心目标,通过科学制定《济宁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等发展规划,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软、硬”支撑。

为服务好企业发展,加速项目落地,园区管理委员会自2017年底正式挂牌并入驻创意大厦办公,重点对接包含软件服务外包、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在内的软件服务及电子信息制造项目落地,“零距离”倾听企业需求,解决实际困难。“针对今年签约的京东‘亚洲一号’、宏凯智能终端产业园、中软国际云上软件园、山东省中科人工智能研究院、海富电子等项目,均实现当年签约当年落地的目标,多个项目已全面施工。”

截至目前,济宁高新区园区各类信息企业已有800余家,引进了华为、京东、腾讯等世界500强企业11家,具有行业领先地位12家,仅2017年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2.3亿元,增长达43.2%,信息产业种类齐全,已覆盖光通信、激光应用、北斗定位、LED、电子屏等产业领域,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并以华为山东(济宁)大数据中心为引领聚集了一大批大数据产业应用及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助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形成了良好发展格局。

构建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示范标杆

园区按照“优势领域壮实力,核心领域补短板、前沿领域抢布局”思路,通过明确定位、服务重点项目、构建产业生态、发展数字经济等方式,大力发展信息产业,打造特色明显、优势突出、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集群。同时,加快推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激发传统产业活力,推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

“目前,园区内华为大数据中心与增材制造验证中心已开始运行,博彦集智众包、工信部电子五所济宁分所等平台运行良好。”田雨介绍,依托搭建的存储数据平台、增材制造平台及软件测试平台等,可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作为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重要举措的“企业上云”,亦是园区重要工作之一。“‘企业上云’能够大幅降低企业IT的采购和运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的效率,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此,园区采用召开座谈会专家讲解及一对一走访的形式,为不同行业、领域、类型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协助企业申请云服务商,目前已有12家企业成功纳入山东省企业上云服务商(全市共20家),占比达60%。

“下一步,我们将园区分为数字技术创新区、数字装备制造区和产业配套区三大区域,通过园区实体化运营,完善平台及人才实训体系,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发展。”田雨介绍,通过加速工业数字化升级改造、构建生态服务体系等方式,结合主导产业,分别针对规上企业和中小微企业选取典型示范,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从而引领全区、全市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打造全省数字经济和新旧动能转换示范标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孔茜 王博文 李岩松 见习记者 邓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