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菜粕弱势震荡为主 外盘油籽压力重重

菜粕01收盘于2357元/吨,较前一日下跌1.17%,跌幅主要发生在昨日夜盘开盘两小时内,今日日内低位震荡为主。近期外盘油籽受到美豆丰产预期打压跌幅明显,国内沿海油籽库存充裕开机率高企,短期国内供给端的压力较为明显,但考虑四季度进口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支撑效果尚存。需求方面,生猪疫情的负面影响仍在消化,蛋白需求增速的看衰在打压着粕价,菜粕01合约的相对高价也将影响冬储行情。基于当前的基本面情况看,菜粕的短期走势仍将较为偏弱,外盘油籽的供给端压力仍在消化。近期不确定性因素涉及9月美农报告的美豆单产预估相较53蒲式耳/英亩的高低,美国与巴西大豆价差缩小后市场做出的进口选择,加拿大菜籽进入收割期单产几何等。

压榨利润表现持续较好,开机率超高

2018年以来虽然菜油价格持续疲软,但菜粕价格受到豆粕拉动保持强势,故进口菜籽压榨利润持续表现较好。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全球平衡表上看,2018/19年度菜籽产量下滑3%至7215万吨,主要因欧盟减产明显,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加拿大产量小幅减产。按照8月31日加拿大统计局公布的产量预估看,加拿大减产幅度或为10%,菜籽的供给偏紧对应大豆的供给宽松,菜籽的榨利或将持续好于大豆。从榨利角度看,国内仍将大量进口加籽,但将限于加籽的出口能力,从天下粮仓公布的船期预估上看,9月51万吨,10月48万吨,沿海油厂的菜籽供给仍将十分充裕,带来的下游产品库存压力仍将较大。

粕类供给缺口问题解决的可能性提高

豆粕价格的支撑先后来自阿根廷减产、中美贸易摩擦,目前看在美豆丰产压力下国内粕类01合约仍有充足的贸易摩擦升水。此前市场预估11-3月大豆缺口1000万吨,主要因美国大豆价格与南美大豆价格价差400-500元/吨,基于压榨利润中国油厂基本不会从美国进口大豆,甚至将此前的美豆订单洗掉。但经过美豆丰产、中国进口减少的影响,美国大豆贴水下滑明显,巴西贴水坚挺,美西大豆进口完税成本与巴西仅差63元/吨,中国油厂未来重启美豆进口的可能性在渐渐提高。同时我国正在多方增加油籽和粕类的进口来源,届时国内粕类供给缺口问题有望解决。

研究员:韩奕舒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