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探测技术,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各种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最后成像,从而对地面各种景物进行探测与识别的一种综合技术。比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大大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非常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主要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主要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

任何一种物体都具有光谱特性,具体来说,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辐射光谱的性能。在同一光谱区各种物体反映的情况不同,同一物体对不同光谱的反映也有明显差异。即使是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由于太阳光照射的角度不同,它们吸收和反射的光谱也不尽相同。根据这些原理,遥感技术就能对物体作出判断。

遥感技术通常是使用绿光、红光和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绿光段一般用于探测地下水、岩石和土壤的特性等;红光段主要用于探测植物生长、变化及水污染等;红外段主要用于探测土地、矿产及资源等。除此之外,微波段可以用于探测气象云层及海底鱼群的游弋等等。

目前,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导弹预警、军事测绘、海洋监视、气象观测等。在民用方面,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球资源普查、植被分类、土地利用规划、农作物病虫害和作物产量调查、环境污染监测、海洋研制、地震监测等方面。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