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热闹的贵族大堂中觥筹交错。

高渐离捧着酒坛,一个个斟酒。他已经忘了自己来做下人是多久以前的事了,秦始皇捕杀令下得紧,一旦暴露身份,只怕性命堪虞。

贵族们谈笑风生,露着满口的黄牙。其中一个指指点点地让高渐离倒酒,口水四溅,有些落在了高渐离粗硬的衣服上。

一曲唱罢,又是一群舞伎浓妆艳抹,列队堂中。旁边的乐手演奏着音乐,舞伎们翩翩起舞。

高渐离无心看舞伎的楚腰,只是盯着那个击“筑”的人。筑,是一种古代乐器,是一种和琴差不多外形的弦乐器,共13弦。因演奏时需用竹尺击弦发声,故称击筑,而非弹。此乐器从古代消失后,再无人知其模样,直到1994年长沙河西西汉王后渔阳墓中重见天日。

一曲终了,满座叫好,只有高渐离依然死盯着那个击筑的人,说道:“此人很有功底,可惜有些手法不佳。”

众人闻言,全都将头转向了高渐离。谁也想不到,一个端茶倒酒的仆人,竟然懂得音乐,还能听出门道。主人兴致大起,对高渐离说:“不如请你演奏一曲?”

高渐离拱手道:“且少待片刻。”说完回到房间,取出自己的筑,又换上自己的好衣服,重新洗脸,容光焕发。再回到大堂,满座宾客见他的气质,已知他不是凡人,都十分恭敬。高渐离轻轻落座,开始击筑。

六年了,荆轲离开燕国去刺秦已经过去六年了。这六年以来,高渐离每天都会想起荆轲临走时,那激昂慷慨的情景。在易水河畔,豪放不羁的荆轲高唱着《易水歌》,慨然离去。高渐离心里默默发誓:若是你刺秦不成,我自当尽力为你报仇。

眼看着六年的时间过去了,如果一直在这里隐姓埋名,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对秦始皇下手。与其犹豫不决,不如背水一搏!

想及此处,高渐离的双手更加有力,一个个音符从弦上迸发,气势恢宏!没有人知道他是为荆轲弹奏了这一曲,可是其中的悲壮凄凉,却听得分明。

当高渐离演奏完毕,满座鸦雀无声,只见他们一个个的衣袖,竟已经都湿了。

这一夜后,这个“仆人”名声大噪,被秦始皇听说。秦始皇召他入宫,为自己演奏。

可是,在秦始皇身边,有人认识高渐离,马上戳穿了他的身份。秦始皇爱惜他的才华,下令将他的眼睛熏瞎,为自己演奏。

高渐离不动声色,每次演奏,都获得秦始皇的赞赏。久而久之,秦始皇便不再防备。

终于,高渐离感到时机成熟了。

当他再一次听说秦始皇召他去演奏时,高渐离准备动手了。在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他在“改造”了自己的筑。《史记·刺客列传》载:高渐离把一块铅放在了筑里,小生推测,或是高渐离以铅为武器,藏在筑中。

演奏的时候,高渐离特意把筑向秦始皇靠近了一点。一个好的乐师,知道自己的观众会在什么时候沉醉。高渐离估摸着秦始皇正陶醉的时候,突然抱起筑(或者是铅),猛地向秦始皇砸去。

可是,高渐离此时毕竟已经是个盲人,无法判断秦始皇的准确位置,所以并没有击中秦始皇。

在场的护卫见状,当场击杀了高渐离。可怜高渐离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已丧命。

一旁的秦始皇惊魂未定,吓出了一身冷汗。从此,对于秦国以外的人,他都提高警惕,再不让近自己的身。

小生评曰:在《史记·刺客列传》里,一共记载了曹沬、专诸、豫让、聂政、荆轲五大刺客,若是算上高渐离,一共六人。其实说起来,这里一半的人(豫让、荆轲、高渐离)都没能成功,他们极有可能都在刺杀之前就知道自己不可能成功。然而,他们却从来没有放弃过这种执念。

对于荆轲,高渐离本没有什么承诺。荆轲不需要他为自己报仇,他原可以隐姓埋名,却偏要挺身而出,为了就是一个“义”字。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或许就是说的高渐离吧。

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荆轲依然被人们熟知,高渐离、豫让等更多的义士却已经被许多人遗忘。可是,若不是他们的坚守和勇气,我们又怎么会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灿烂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