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当初,楚地人季布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多次窘困羞辱汉王。项羽灭亡后,高帝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季布于是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地的大侠朱家。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道:“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这是常理。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借私人的怨恨去寻捕一个人,怎么这样来显露自己胸襟的狭窄呀!况且根据季布的贤能,朝廷悬赏寻捕他如此急迫,这是逼他不向北投奔胡人,便往南投靠百越部族啊!忌恨壮士而以此资助敌国,这是伍子胥所以要掘墓鞭打楚平王尸体的缘由呀。您为什么不从容地向皇上说说这些道理呢?”滕公于是就待有机会时,按照朱家的意思向高帝进言,高帝便赦免了季布,并召见他,授任他为郎中。朱家从此也就不再见季布。

季布的舅父丁公,也是项羽手下的将领,曾经在彭城西面追困过高帝刘邦。短兵相接,高帝感觉事态危急,便回头对丁公说:“两个好汉难道要相互为难困斗吗!”丁公于是领兵撤还。等到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高帝。高帝随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道:“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是使项王失掉天下的人啊!”就把他杀了,并说:“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人不要效法丁公!”

季布剃去头发等这些打扮,应当是掩别人的耳目,而对真正认识季布的人来说还是知道他就是季布,为什么朱家敢收留季布,而且还替他前去说好话?这些反常的行为不禁让人产生一系列联想,一是季布与朱家早就认识,大侠朱家做为当地有有势力的人物,一定会去结识一些官场中重量级的人物,季布就应当是项羽势如中天的时候朱家前去结交的,季布也愿意结识高价值的人物,所以从那时开始他们就开始了交往。而对朱家这样的大家族,在看不到汉王和项王谁最后得势的时候,必须全面投资,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所以他用同样的方法也结识了夏侯婴。他们这种友谊应当没有排他性,交往保持一定的距离,各取所需,满足自己的需要,无论他再与别人交往,那是他自己的私事。

那朱家看到高帝最后胜利了,能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季布贡献出去,向高帝讨好呢?夏侯婴在听到朱家的说辞后肯定明白季布就在朱家,为何他没有拒绝,还向高帝最后建议要赦免季布呢?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有把柄在对方的手中。如果朱家拒绝帮助季布,则季布则会把朱家的不光彩的事情公布出来,那时朱家可能面临毁灭性打击,能造成这样打击的只有一条,那就是曾经与高帝作对过,帮助过项羽打击过高帝,这件事让高帝知道后,朱家一定会受到汉王的报复。夏侯婴虽然是在高帝手下做事,但他有没有贪污或其他一些让高帝对他有意见的事呢,而这些事也掌握到朱家手中,而且可能还与季布有关系,或者夏侯婴为自己留了一手,与季布达成协议,如果项羽胜了季布可以当夏侯婴的引荐人,以保证夏侯婴和他家人的安全。历史混乱的时刻,保证自己的安全最重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羽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最后不得不自杀身亡,每个人都应当想的长远一些,不要孤注一掷,赌博式的心态要不得,东方不见西方亮,要求活命,立足,然后再求发展。

附原文: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布乃髡钳为奴,自卖于鲁朱家。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言于上,如朱家指。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布母弟丁公,亦为项羽将,逐窘帝彭城西。短兵接,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无效丁公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