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处在传统消费淡季,7月的中国天然气市场却并不平淡:亚洲进口LNG价格已飙涨至1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至11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国内部分地区管道气开始出现紧张,工厂与接收站LNG报价普遍涨至4500元/吨以上。去年的“气荒”言犹在耳,今年的“淡季不淡”令业内人士又一次绷紧了神经。国际能源署日前在上海发布《天然气市场报告2018》预计,到2019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到2023年天然气进口量可能达到1710亿立方米。

BP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是天然气强势增长之年,其消费量增长3%,产量增长4%——这是自全球金融危机结束以来最快的增速。中国天然气需求急剧增加是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上涨的最主要因素。由于中国政府推行鼓励煤改气的政策,中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15%。

此外,天然气消费量增长了3%,即960亿立方米,创下2010年以来的最快增速。消费量增长由中国(增加310亿立方米)、中东(增加280亿立方米)和欧洲(增加260亿立方米)所带动。

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了4%,即1310亿立方米,几乎是十年平均增速的两倍。俄罗斯是增长最显著的国家,其产量增长了460亿立方米,伊朗次之(增加210亿立方米)。

从长远来看,全球LNG市场是供大于求的,或者说供需宽松是大概率。特别是随着美国天然气出口的增加以及LNG贸易的灵活性不断增强,天然气逐步从区域市场向全球市场转变,北美、欧洲、亚太区域市场价格差距将逐步缩小。

国际能源署的报告认为,在未来5年,天然气市场三方面的变化将深刻影响行业。一是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由于经济以及空气污染治理的政策驱动,预计在2017年到2023年间,中国将贡献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37%。

二是美国将贡献大量的天然气新增产量和出口增量,受非常规油气革命的推动,美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产气国,未来出口和产量的增长都对市场影响巨大。

三是工业将超过发电成为天然气需求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包括亚洲为主的新兴市场将天然气用于工业生产的燃料,以及化学制品和肥料的原材料,推动天然气的需求增长。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