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前的400亿元数据漏洞还没有合理解释,新的“权威”报告又来了。

近日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9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宣称: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家电市场零售额规模达到1834亿元。其中,苏宁占比22.3%,持续领跑全渠道第一。

和财报相差400多亿,不可靠的数据如何支撑苏宁的“全渠道第一”

我想说的是,苏宁宣称自己是国内家电全渠道第一的这种“资讯”大家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就像论坛中的那些富有煽动性的月经贴一样,看似有理实则漏洞很多。

为什么这么说呢?

咱们先看看3个月前的资讯,是不是觉得眼熟呢——

和财报相差400多亿,不可靠的数据如何支撑苏宁的“全渠道第一”

还是中国家电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全年度报告》。按照里面的数据简单计算,苏宁2018年的家电销售规模高达1790.98亿元。

然而“1790亿”的数据,和苏宁自身发布的年度财报数据发生激烈的冲突。

和财报相差400多亿,不可靠的数据如何支撑苏宁的“全渠道第一”

我们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下载的苏宁2018年财报中,看到这样的数据——

和财报相差400多亿,不可靠的数据如何支撑苏宁的“全渠道第一”

简单计算得出,苏宁2018年家电销售1379.27亿元。而在上图的“小家电等产品”后面还有个(注2),这啥意思呢?苏宁2018年财报中这么解释——

也就是说“小家电等产品”中,还包括母婴、美妆、食品等大量非家电的销售。实际上苏宁1300多亿元的家电营收中还有不少应该刨除在外的。

即使不理会这其中的“小瑕疵”,这个数字和中国家电电器研究院、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全年度报告》中苏宁2018年1790.98亿元,相差了411.71亿元。

这400多亿元哪去了?或者换句话说,究竟有没有这400多亿元的家电营收。

《2018年中国家电行业全年度报告》中苏宁数据和苏宁财报中的数据相差了400多亿元!我们该相信哪个数据?显然提交给股东和证监会的数据真实性更高。

虚高了400多亿的不可靠“权威报告”数据支撑了苏宁“全渠道第一”的结论,而苏宁也用来做了大量宣传,为什么放着自己的真实数据不用,却要选择使用虚高的“权威报告”数据,目的不言而喻吧。

再回到最近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和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联合发布《2019中国家电行业一季度报告》。根据其数据简单计算得出,苏宁在今年一季度家电销售规模达到408.982亿元。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官方网站,我们同样下载了苏宁的一季度财报,里面没有家电的具体销售数据,只有一个整体营业收入622亿元的数据。

貌似这两个数据没有什么冲突。但对比下苏宁2018年财报的数据就会发现,一季度家电收入占比大大超出去年。

去年家电收入1379.27亿元,占据总营业收入2449.57亿元的比例为56.31%。其中还包括母婴、家居、食品等非家电产品的收入,实际占比还会降低。

但在一季度,苏宁408亿元占据整体622亿元营收比例高达65.59%。

如果一季度苏宁发生了家电领域的大型并购,例如把国美并购了,家电收入占比瞬间提升10%,我还能相信。但也没听说苏宁在一季度并购哪个大型家电零售渠道啊?

这突如其来的家电营业收入占比10%的大幅度增长是哪来的呢?苏宁一季度财报中,对这样的“喜讯”提都没提啊?

据了解,苏宁借助不可靠的“权威”报告宣传自己第一,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和财报相差400多亿,不可靠的数据如何支撑苏宁的“全渠道第一”

此前苏宁还曾借艾瑞咨询和GFK的报告,将自己包装成第一。然后光速被艾瑞咨询和GFK打脸。

和财报相差400多亿,不可靠的数据如何支撑苏宁的“全渠道第一”

两家数据调研机构飞快在官网发布声明,澄清与此无关。

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适度的包装和宣传显然是必要的。但利用虚假的数据夸大市场份额,显然已经超过了上市公司诚信的底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