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端午习俗已经鲜见,但吃粽子的习惯、赛龙舟的活动广泛保留了下来,这些习俗尽管和屈原之死有所融合,但更多体现的是古人祈福禳灾的愿望,流传至今主要也是因为大家觉得粽子好吃、龙舟好玩。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又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又是将屈原与粽子的习俗联系起来。

近几年,每到端午节就有铺天盖地的“端午安康”祝福,好像这个节日与众不同,就不能让人“端午快乐”了一样。其实既然是过节放假,说“快乐”并没什么不妥。而且“快乐”指的是心情愉悦,也有蕴含身体安康的成分。肯定有人要说了,端午节不是纪念屈原的吗?屈大夫在这天投江去世,身为后人怎么能够快乐呢?笔者要说的是,春节还要祭祖呢,那新年还快不快乐了?实际上,端午起源也并非是纪念屈原,其文化内涵远远超过祭祀。

我们注意到,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个日期不寻常,可以发现与正月初一(春节)、三月初三(上巳)、七月初七(七夕)、九月初九(重阳)一样,都是两个奇数重叠。奇数被认为是不吉利的阳数,所以阳月被称“恶月”,阳日被称“恶日”,而阳月阳日重叠,更被认为是大恶之日,没有今天这样喜庆的含义。先民为了驱灾辟邪,保障生产生活,所以就要举行一些祭祀鬼神的活动,以及食用一些除灾辟邪的食品。

唐朝人都知道要“端午快乐”,今人为何自作聪明说“端午安康”?

在战国秦汉时期,五月初五就被认为是恶日,比如大名鼎鼎的孟尝君田文,《史记》说他生于五月初五,差点被父亲田婴置于死地,还是母亲将其偷偷抚养长大。五月本身就是恶月,东汉《风俗通义》说“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房,使人头秃”。那么五月五日就更是大恶之日了,《风俗通义》也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论衡》也说“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看来正月与五月都是不吉利的。

因为五月五日是大恶之日,所以在汉代被附会上死亡传说,这些传说多与本地历史人物有关,其中就包括屈原与端午的关系。在《风俗通义》最早提到“屈原以是日死于汨罗,人伤其死,所以并将舟楫以拯之,今之竞渡,是其遗迹”,将屈原之死与赛龙舟的习俗联系起来;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又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这又是将屈原与粽子的习俗联系起来。

唐朝人都知道要“端午快乐”,今人为何自作聪明说“端午安康”?

然而,《史记》并没有记载屈原的死日,所以屈原是否真死于五月初五,是非常可疑的。而且,在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同时,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祭祀对象。比如太原祭祀的是春秋晋国的介子推、越地祭祀的是春秋吴国伍子胥、苍梧祭祀的是东汉苍梧太守陈临,等等。可见,屈原最早在端午祭祀,只是楚地的一种风俗,并不能代表全国。闻一多在《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也认为,龙舟竞渡起源于南方民族祭祀水神,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出现。

至于吃粽子的风俗,大约也是后来与祭祀屈原联系上的。汉代五月吃的是枭羹。所谓“枭羹”,就是猫头鹰肉制作的肉汤。古人认为猫头鹰是恶鸟,恶日食用恶鸟以禳灾。《庄子》就有说“见弹思鸮炙”,说明这种习俗来源已久。三国吴人周处《风土记》记载:“端午日,以菰叶裹黏米栗枣,灰汁煮熟,谓之糉(粽)”,又说“仲夏端午,方伯协,极烹鹜,用角黍,龟鳞顺德”。粽子有“阴阳相包裹尚未分散”的形态,仲夏时食用有模仿宇宙阴阳变幻的意味。

唐朝人都知道要“端午快乐”,今人为何自作聪明说“端午安康”?

汉晋时期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外,还有缠五色丝、悬挂艾叶、饮用菖蒲等风俗。汉代缠五色丝,是将青赤黄白黑等五色丝合成细索,缠绕在手臂之上,或者悬挂在门上,又称“长命缕”,其中明显有阴阳五行思想;到魏晋也有采摘艾草制成人形或虎形,悬挂在门上的;除此之外就是服用菖蒲酒,菖蒲本身就性温味辛,可以预防一些夏令外感疾病。这些风俗,明显都与屈原之死无关,而是来源于恶月恶日这个大背景,并且吸收了不少夏至的习俗。

到了隋唐时期,端午有了明显从凶到吉的转变,祭祀活动不少赋予了娱乐色彩。唐玄宗在《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提到,“叹节气之循环,美君臣之相乐”。根据《开元天宝遗事》,每到端午节宫中会举办射粉团的游戏,射中者得粉团而食之,这种娱乐活动很快传遍了整个长安城。此外,官府主持民间龙舟竞渡活动,获胜的村社可以赏赐彩缎,唐人张建封《竞渡歌》就是对这一歌舞升平盛世图景的写照。你猜他们玩得快不快乐呢?

唐朝人都知道要“端午快乐”,今人为何自作聪明说“端午安康”?

时至今日,“恶月恶日”的说法业已消失,端午节更是形成了法定的假期。值此良辰吉日,大家就应该好好吃、好好玩、好好睡。大多数端午习俗已经鲜见,但吃粽子的习惯、赛龙舟的活动广泛保留了下来,这些习俗尽管和屈原之死有所融合,但更多体现的是古人祈福禳灾的愿望,流传至今主要也是因为大家觉得粽子好吃、龙舟好玩。所以,“端午安康”固然不错,但“端午快乐”明显更佳;生造一个不如原祝福的新祝福,实在是自作聪明的荒唐之举。

参考文献:

韩养民 郭兴文《节俗史话》

刘晓峰:《端午》

张君:《神秘的节俗》


作者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出版著作《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网易历史频道等纸刊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