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蔬菜店的“信任”

华说

从小到大,一直听到有人或者愤怒指责或者无奈叹息“人心不古”,耳朵都听出老茧了。我一度信以为然,心想,既云现在的人们“人心不古”,则古代的人们的心大抵是很“古”的。然而,真是所谓“人生忧患识字始”,后来因为识了些字,翻翻古书,才发现古人其实和今人一样,牢骚满腹,也在指责和叹息当时的人们“人心不古”。“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生活在春秋时代的孔老夫子也一门心思想着“古”回西周去。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的一本文献上,也记载着当时的人们摇头叹息于“人心不古”……照这样看,盖自人类诞生之日起,人们的心,其实从来没有“古”过。

虽然如此,“人心不古”是负能量,是不应该提倡的。社会应该提倡和弘扬什么呢?当然是正能量。作为正能量的典型,有一类“鸡汤新闻”年复一年地推销于人们面前。这“鸡汤新闻”几乎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大抵是说某某人开了一个小店或者支了一个摊位,自己却跑开了,无人值守,买东西的人们则自觉地掏钱购物,N多的时间下来,没丢东西也没丢钱,卖主守信买主也讲诚信云云。倘若说有什么不同之处,便是其中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作了改换。这些天,辽宁沈阳贡献了一个最新的案例。

辽宁当地的媒体报道说,沈阳市三台子地区的一个住宅小区内,开着一家蔬菜便民店。蔬菜便民店门口的墙上,张贴着各种水果和蔬菜的价格。旁边的一个纸板上,则写着“本店现在无人售货,自己称重、付钱”的字样;门口另一侧放着一个电子秤,旁边还有一个零钱箱,上面还写明了如何称重、付钱,“此秤为公斤秤,按单价乘以2输入即可(例如单价是4元,按8就行),最下面出现的就是价钱。”

这家蔬菜便民店的主人是李女士,去年生了一对双胞胎,现在孩子刚满10个月,“平时我早早起来上货,整理完货物,写好价格,就回家照顾孩子了,店里的蔬菜、水果价格和外面的持平;晚上我再到小店里看看,第二天该进哪几样货。我信任居民,居民也信任我,这是相互的。”李女士表示,开业四个多月从没丢过东西,也没发现拿了东西不付钱的。一位接受采访的社区居民说,他也经常到这里买菜,“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居民都在讲诚信,虽然现场没有人看着,但是大家选完菜都会想着付钱,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莫过于诚信了。”

“我信任居民,居民也信任我。”这一幕场景,很美好,很正能量,足以令“人心不古”的人们为之汗颜。自然要问,这“信任”从何而来?现在是“全媒体”时代,报道有图片,也是有视频影像。看过图片,看过视频,答案是不难得出的:这家蔬菜便民店的顶上,装着数个摄像头,墙上也张贴着一行大字提醒:“内有监控,请您自重”。无怪乎有网友留言:“信任的高低与摄像头数量成正比。”话虽然尖刻,道出的却是实情。

但以余观之,光是安装摄像头还不足以解释“我信任居民,居民也信任我”,不足以解释开业四个多月没丢过东西也没丢过钱这一现象。想象一下,如果这家无人看管的蔬菜店开在人来人往马路边上,即便装有摄像头,丢东西和丢钱的一幕必然会发生。道理简单:即使店主可以通过监控发现谁拿走了东西和钱,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这个顺走东西和钱的陌生人的难度太高了。不是说不可能找到这个人,而是相对于所丢的东西和钱,寻找这样一个人的成本太高了,足以令店主望而却步。

是的,因为这家无人蔬菜店装有摄像头,也因为这家无人蔬菜店开在相对封闭的住宅小区之内,双管齐下,促成了“我信任居民,居民也信任我”。这是一个典型的“熟人社会”。对店主而言,其所开小店的主顾就是小区居民,如果价高质次,小区居民随时可以直接上门交涉,时间一长则“用脚投票”,到别处购买,小店“关门大吉”。对小区居民而言,因为内设监控,说是无人,其实有人,店主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看摄像头传输过来的图像,人防改为技防而已,拿了东西而付钱,很容易被店主发现。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店主上门讨钱的成本不高。更何况,按照居民的说法,“小区有个微信群,有的居民买完菜,称完就拍一张照片发到群里,这样店主也能随时看到卖了啥。”如果真有人拿了东西不付钱,店主只要将监控截屏发到微信群中,此人必成“过街老鼠”。为了贪图一点小便宜而让街坊们看笑话,指指点点,不值当,故而不为也。

高扬“正能量”的旗帜,自然是好的,但远为重要的,是要明白正能量从何而来,明白产生正能量背后的局限和合约安排。罔顾局限而高谈阔论“正能量”,不仅仅是空洞的,也是危险的,因为往往会走向事情的方面。“播下龙种,收获跳蚤”,此之谓也。

2018/9/6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