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是为雍正皇帝树碑立传的一部电视剧,在这部电视剧中比较客观的反映了康熙末年九子夺嫡的真实场面和雍正皇帝的真实性格,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历史上关于雍正皇帝的一系列谣言,让人对雍正不禁心生好感,也充满了无限的同情,雍正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人物,在位十三年兢兢业业,日以继夜为国为民苦心经营,一除康熙末年的弊政,为乾隆盛世打下了坚定基础,然而雍正皇帝的名声却并不好,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如此遭人恨?学者:只因为他干了这三件事

其实雍正皇帝是清朝最勤政也是最憋屈的一个皇帝,明明功高盖世,是大清的救世之君,但是却被后世选择漠视,甚至还生出了很多谣言和中伤之语,在二月河的笔下,雍正皇帝的形象与以往的电视剧、小说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很多雍正的反对者认为二月河在为雍正洗白,但实际上真实历史上的雍正皇帝比起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一点都不逊色,他一登基便推行新政,勇于改革的勇气和决心在历代皇帝中都是首屈一指的,雍正改革的政绩也是有目共睹的。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如此遭人恨?学者:只因为他干了这三件事

康熙末年国库只剩下了三百万两的存银,然而雍正经过十三年的新政,到乾隆初年已经达到了五千万两存银,整整翻了十倍还要多,也正是因为雍正新政,才使得大清帝国重新富强,避免亡于腐败,然而正因为雍正改革得罪了太多的人,因此也因为改革留下了千古骂名。那么雍正究竟干了哪些事情让天下的官员和读书人如此的痛恨他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如此遭人恨?学者:只因为他干了这三件事

第一:推行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公

这两条改革措施第一条损害了大地主的利益,第二条损害了官员的利益,很多大地主和官员敢怒不敢言,只能在背地中伤雍正皇帝,摊丁入亩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来按人头交税的制度,使得当时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极大的减轻了负担,而很多大地主也少了从中捞取利益的机会,而“火耗归公又称耗羡归公。火耗是地方官征收钱税时,会以耗损为由,多征钱银。雍正二年七月推广全国,将明朝以来的“耗羡”附加税改为法定正税,并制度养廉银,用意在打击地方官吏的任意摊派行为。虽然有了朝廷规定数额的养廉银,但是很多官员由于失去了通过火耗大捞横财的机会,最终将愤怒全部转移到了雍正皇帝身上。这才有了后世的滚滚骂名。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如此遭人恨?学者:只因为他干了这三件事

第二: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千百年来,只要有了功名便不用缴纳赋税,也不用当差,然而雍正新政却将这条针对读书人和官员的特殊待遇取消了,这让很多读书人无法忍受,纷纷提出抗议,而八爷党也正是利用了读书人和官员的愤怒才掀起了政治巨波,笼络了天下大部分读书人和官员的人心,然而这条法令却改革了千百年来的弊政,唯有雍正皇帝这样的铁汉子才敢动这块奶酪, 康熙执政四十余年之后国家财政出现危机,税收收入有限。而因固有的封建社会中考取功名者免徭役赋税的制度,官员地主一类真正富有的人却不需上交多少赋税,不但使财政负担落在穷苦百姓身上,而且国库空虚,因此出台此政策优化税收结构,使社会富有阶级承担更多的税收责任。

《雍正王朝》雍正为何如此遭人恨?学者:只因为他干了这三件事

第三:对八爷党人的严厉打击

八爷党从康熙末年开始便开始活跃在政坛上,希望能够争夺皇位,然而八爷党失败之后,仍然不死心,时刻盼望着死灰复燃,为了推翻雍正政权甚至演出了一幕八王议政的闹剧,差点颠覆朝廷,幸亏张廷玉和十三爷力挽狂澜,这才将八爷党打压了下去,八爷党人不仅遍布朝廷而且遍布天下,八爷党在发动政变失败之后,雍正终于狠下心对八爷党人进行大清洗,将八爷党的骨干囚禁的囚禁、流放的流放,这些八爷党人被流放到各地,为发泄不满,便开始大肆对雍正皇帝进行污蔑、攻击,这才使得雍正皇帝在官员心中甚至老百姓心中都留下了负面形象。

参考文献:《雍正皇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