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

要么是农二代就是农三代

一直是城市人口的还是不占多数

许多人都认为

农村人淳朴,没得那么多弯弯道道

但是今天庆小妹儿要说的却是

现在的农村,陋习盛行

早已不是我们儿时那个嬉耍的天堂

薄养厚葬

乡村里把丧葬看的很重,但凡村里有白事,过后乡亲们便会议论,说谁家后人有能耐,丧礼办的阔气,可算是给家门增光。

谁家儿子没本事,丧事上来的人不多,就说儿女不孝顺!因此,大部分村民认为老人活着怎样都行,但后事一定要办的让人羡慕。

老人家在世都有一个愿望,自己在世时儿女平常能多些看望和关心。

让老人吃好、穿好的同时,更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不让老人感到失落和寂寞,老人也不奢望死后风光大葬,那不过儿女为了面子,大办丧事给活人看。

排场大就放一边嘛,很多人办丧事还办出了喜事的感觉,请乐队唱唱跳跳,甚至还掺杂着低俗色情的节目。

“丧礼”是出自孝子敬爱父母的一片心,并不只是外在的礼仪,所以应该以哀戚为重。

大燃烟花爆竹

过年过节、清明等祭奠祖先时都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所以每年都有不少人因此受到意外伤害。

逢上坟必烧纸,就因为这个每年都会引起山林大火。

虽然政府一再三令五申,仍然不能阻挡“传统习俗”的力量。

祭奠亲人,献上一束花,栽种几棵树不是更好吗!?

酒宴

今天不是这家办洒宴,明天就是那家,份子钱起底100元最少了。

各家都不想当冤大头,寻思着各种由头办就酒,只要逮住机会就不放过。

办喜事还互相攀比,你家用奔驰接新娘,我家就用宾利;你随六千份子,我就八千一万。

怎么,办酒还要比比哪个排场大,哪家更有钱吗?

以结婚为荣

只要孩子成年了,家长们就开始着急上火了,谈婚论嫁什么都不会管你的事业有没有,也不管家里经济好坏!

要是二五六岁再往上还没结婚,周围的人就开始指指点点了。

女娃儿自不必说,要是是男娃儿同村的大妈们恨不得追上来说:哎呦,我们屋头的XX娃儿都上小学了,你啷个还不结婚?早点结噻,再不说媳妇你都要成老光棍了!

天价彩礼

彩礼这个一直被人诟病,有些地方开口就是几万十几万的,这离不开村里人的攀比之心。

最搞笑的就是,男方为了结这次婚去借个几万十几万的,女方嫁过去后一起还债!

婚姻不应该是建立在感情上的吗?我们要看重的不应该是男方的品行吗?

重男轻女

这个问题就不光是农村了,但教育较差的农村更为严重。

“我的家业很大呀,没个后(指男孩子)继承怎么可行,再说我老了还得靠他养老呢!”然而现实往往一地鸡毛。

我发现有很多人生来就是为了“延续香火”的,自己都没有去看过山河之大,雪山之壮,大海之阔,沙漠之广就迫不及待结婚生子了。

有时候还会因为没有生个儿子而懊悔不已,甚至婆家刁难时还会想:要是生个儿子,就不会有这么多事了。

活一天算一天

你见过晚上十点吃晚饭,中午2点吃午饭,早饭很少吃的人吗?

我见过,一天无所事事爱在村里瞎晃悠,领着低保过日子

他们活一天算一天,都不知道为什么而活,做事也没有一个规化,人云亦云。完全没有一个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追求。

赌博

这真是一个社会毒瘤,难以根除!

每到冬闲农闲的时候,每个村都有几个赌博窝点,赌桌上流通的都是一家人一年的血汗钱。

输了想赢回来,赢了还想赢,一直到输光。直到输的倾家荡产,妻离子散。

据知情人爆料,城里抓赌严重有很多人就跑到农村去开赌局,慕名前去的人络绎不绝。

读书无用论

相信很多在认真上学的学生们最讨厌听到的就是“读书无用论”,这一点在农村更加严重一些。

尤其是老家很多三十岁左右的人总是喜欢用不屑的语气谈论那些上学的人。

有时候说他们是上学上傻了,有的说看看我的工资比谁谁都高,上个学有什么用。

个人觉得上学应该是一个农村孩子能够获得成功的最便捷,最公平的一条路了。

但是我的老家那边很多正值上学年龄的孩子早早的就辍学了,有的去打工,有的结婚,好一点的就去学个手艺了。

在不少人眼里,以前的农村,虽然大家都过的不是很富裕,但基本上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邻里和睦,山清水秀。

跟城市的快节奏、重压力到处都是勾心斗角截然不同。但随着近年来农村的崛起,很多东西都跟城市接轨,发展的是越来越好,大家的钱包也越来越鼓了。

所以归结来说,现行农村的不正之风大多源自于村民的自我膨胀!

以前在农村,大家崇尚的都是那些勤劳的,乐于助人的人,大家都想向这一类人看齐,似乎现在大家都更羡慕有钱的人。

村民都觉得有钱就是厉害,不知不觉间价值观就发生了变化。

针对农村不正之风,我们国家及地方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但要做到真正遏止,最重要的还是大家伙思想的转变,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并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才是最后的落脚点。

【来聊聊吧】

你还知道哪些农村不正之风

有没有相关整改意见

留言区可畅所欲言

信息:本文由今日重庆整理编辑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