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默里没有想过,这位给予词典编辑极大帮助的人既不是个医生,也不是博士,竟然是一个精神病人。会面的一方是出身低微、自学成才的教授,一方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疯子,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词语”联系在了一起。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想知道什么信息,只要在搜索框里一搜,全部都有答案。

你有多久没有翻过实体书了?更别说是像词典这样的工具书。

在如今这个讯息万变的时代,到底纸质词典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

日本有《编舟记》,韩国有《词典》

还有今天要说的这一部电影,都传达了一个清晰且明确的答案——

《教授与疯子》

The Professor and the Madman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影片是根据西蒙·温切斯特的同名传记小说改编。

讲述了关于一位教授、一个疯子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英语大词典的故事。

为此影片找来两大奥斯卡得主压阵。

梅尔·吉布森,好莱坞“演而优则导”最成功的一位,凭借《勇敢的心》《血战钢锯岭》两度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西恩·潘,一个在饱受喝彩与争议间徘徊的名字,但没有人会质疑他的演技,凭借《 米尔克》《神秘河》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有意思的是,两人之前一直没有合作,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好友,“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

而且这两人都算是唐尼的恩人,梅尔·吉布森给唐尼做担保让他有戏可拍,西恩·潘亲自送唐尼入戒毒所。在一定程度上,唐尼能够有今天,离不开这两位好友的帮忙。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梅尔·吉布森在电影里饰演詹姆斯·默里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出生寒微、14岁辍学谋生,自学成才。

一天,他被推荐去做一件事,成立编委会进行《牛津英语字典》的编辑。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得益于工业革命,大英帝国进入了全盛时期,四处拓展殖民地,使得英语成了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说的人多了,自然需要制定规范,制定标准,为此英国伦敦的语言学会决定编纂一部英语词典。

按照他们的想法,这部词典要包含所有英语单词。

不论是古词或者新兴词,过时词还是常用词,外来词抑或是本地词,都要详细记录每一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

每一个词源的误解和每一个英文作家可能用到的说明性引用,这一切都必须如实详尽地记录下来。

这就意味着要阅读所有的材料。

以当时的人力科技水平,要满足这样条件的字典编撰起码要一个世纪才能完成。

20年过去了,编写词典的进度为零。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直到默里的出现,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全民参与

用我们的话来讲就是人多力量大。

让他们阅读编委会想找的词的材料,然后在纸条上把找到的词写下来,并记下文献中用来描述这个词所引用的内容,然后再把写好的笔记寄回编委会。

用这种方法最快5年就可以完成。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类似的做法在韩国电影《词典》里也有出现。

在《词典》里金判秀提议让全国各地的老百姓将自己的方言写在纸上,寄到朝鲜语言学会处进行汇总编辑,才有了后来韩国第一本国语辞典《辞集》。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韩国电影《词典》剧照

比起朝鲜语,英语的使用时间和范围都要大得多,就像一个浩瀚的海洋,即便全员参与也会有所纰漏。

不单是生僻词,就连常用词如“Approve”,默里和他的助手们翻遍身边的资料也没法找到这个单词在17到18世纪的出处或者引用。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而且这还只是“A”打头的单词,后边还会有B、C、D、E、F……如果像类似的情况多次出现,词典能不能面世也是个未知数。

正当默里一筹莫展时,一封从伯克郡寄来的信重新给了他希望。

这封信不仅详细写到了“Approve”这个单词的出处,还附带了一千多个单词以及他们在古籍和经典文学中的引文。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最关键的是这些单词资料均准确无误。

这让一度停滞的词典编辑工作再次重新走上了正轨。

寄出这封信的人名叫W.C.迈纳(西恩·潘 饰)。

迈纳如救世主般一样出现,打那以后,默里只要遇到棘手的单词,就会写信求助迈纳。

迈纳就像我们现在所用的搜索软件一样,帮助默里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单词。

近20年来,双方书信不断,探讨英语词典编纂学中许多复杂细致的问题,但二人从未谋面。

终于,词典的第一部(由A——ANT)完成编辑并出版。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默里认为是时候和迈纳见上一面。

这场对话在原著里被描述为“近代文学史上一次极不寻常的谈话”

默里没有想过,这位给予词典编辑极大帮助的人既不是个医生,也不是博士,竟然是一个精神病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迈纳原本是一名美军军医,战争的残酷一直折磨着他的内心。

战争结束以后,他“疯”了。

经常自言自语,经常看到有人在背后追杀自己。

现在我们知道,这其实是现代医学上的一种“创伤后应激障碍”

但是囿于时代发展水平迈纳被当成是疯子。

有一天晚上,迈纳再次看见了幻觉,失手开枪打死了一个平民。

他因此被判定精神有问题送进了精神病院。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两人碰面,就像久别重逢的好友,分享着各自对语言的体会和心得。

迈纳的一句“一个聪明一个疯”正好切合本片的片名《教授与疯子》。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会面的一方是出身低微、自学成才的教授,一方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疯子,两个毫不相干的人却因为“词语”联系在了一起。

导演似乎无暇顾及这部英语世界最浩瀚词典的编篡过程,更关注这两位角色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在苦难中展现出的韧性。

尤其是迈纳这个角色的塑造,在西恩·潘出色的演绎下十分饱满,令人动容。

有网友评论说:

以后任何扮演精神分裂者的角色都应该像西恩·潘学习。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自从扣下了扳机,迈纳的一生就宛如堕入地狱般,痛不欲生。

能给他抚慰的是无边无际的书海。

因为只有阅读,才能让他暂时忘记痛苦。

因为阅读,他的思维可以飞跃这座围墙,触及自由,借文字之翼,抵达世界之巅。

只有在阅读时后无追兵,

阅读时,是我在追逐,追寻上帝脚步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死者的妻子原本非常痛恨迈纳,因为是他的一枪让一个家庭破碎。

但随着和迈纳接触的时间增多,她了解到迈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白发生这样的事他也很内疚自责。

迈纳教她识字,让她的人生焕发新机,她对迈纳也由恨转为爱。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但这份爱成了压垮迈纳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份爱太沉重,他无法接受。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西恩·潘饰演的疯子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纵横沟壑的皱纹中满是智慧的光芒,这是无关演技的,是岁月给予的宝贵礼物。

看到后面,教授与疯子之间的界限越发模糊。

他们不是对立的身份,而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

在正常人的眼中,迈纳无疑是个疯子,而在默里眼中,他是一个满腹经纶的学者。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默里在常人眼中,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教授,而在一众牛津大学教授面前,出身草根,不按常理出牌的他俨然是一个“疯子”。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坚持理想与人性的默里,在爱与痛间挣扎的迈纳,两人建立起心灵与人性的友谊,共同完成了一个艰苦并且充满爱与斗争的创举。

天才与疯子其实都不重要,历史不会忘记那些延续人类文明灯火的人。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在词典越发不受重视的今天,我们都应该看一下这部电影。

原来真的会有人不为己不为利,只为一门语言,只为传承文化,只为延续文明而付出。

If love……then what?

If love,then love。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有要爱的人就去爱。

有热爱的事业,有要追求的目标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因为,所有伟大且美丽的事物都来源于惊鸿一瞥后没有被丢弃在黑暗中

往期精彩回顾

1.R级神作,每秒暂停一次找彩蛋!

2.他运毒,他招妓,却给世界带来了温暖

3.豆瓣9.5分,丧气渣女也人人爱

4.豆瓣9.3,提前预定年度华语最佳

5.史上最硬核的成人向动画,从头嗨到尾

6.他们完成了史上最牛的「翻墙」

7.豆瓣8.4,这部剧引起社畜的极度舒适

8.豆瓣9.2,今年最佳日剧诞生了!

看完这部电影,我去买了本《牛津字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