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14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2019年是中国批准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15周年。近年来,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日渐活跃,传承人群的精神风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续状态发生了积极变化。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浙江省长兴县太湖博物馆组织周边居民参观文物。(邹黎 摄)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河洛大鼓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偃师市文化馆非遗中心组织“河洛大鼓进校园”活动,通过大鼓艺人的现场教学,让非遗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中。(郭庆波 摄)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剑川木雕,世代连接,薪火相传,历经千年而不衰,2011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代代木雕手艺人秉承着匠人初心,用精湛的技艺雕出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李红霞 摄)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在陕西省旬阳县,皮影戏是各种演出活动的项目。(王小刚 摄)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刺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周东亚 摄)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杭绣被评为杭州市第一批及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男工绣”的传人赵亦军向国内外友人展示着杭绣的魅力。(金斌 摄)

镜头|传承文化遗产 守护精神家园

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是海南首个成功申遗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锦技艺传承人正在进行制作。(王智 摄)

(浙江省、河南省、江西省、陕西省、贵州省、杭州市、海南省纪委监委供稿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卓越 整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