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媒体圈还是网络上,总有一种奇怪的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已经转移到香港和台湾,内地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中国文化。

甚至有些砖家叫兽,或是拿人钱财替人嚎叫,或是用奇谈怪论搏出位,也说内地文化根脉已断,港台才是华夏文化的正统传人,种种作秀式的言行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当然这也并不是完全空穴来风,港台文化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

港台文化别有风味

内地在解放后推行过几次汉字简化改革,而香港台湾却一直保留着繁体字。作为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两相对比,自然会有人觉得用繁体字的才是高大上。

台北故宫保存的文物,论质量甚至比北京故宫尤有过之,这也一度让人觉得台湾文化更精淳一些。

台北故宫

港台的艺术作品中,传统价值观念的痕迹也很浓重。比如台湾电影中乡土情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领域,像《养鸭人家》《桂花巷》《童年往事》《海角七号》等电影,不仅有对内地故乡的怀念,也有对台湾乡情、抗战期间的伤痛等内容的描写,里里外外透露着对故土的深厚感情。

《养鸭人家》

香港文艺作品则弥漫着浓浓的仁义情怀,以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系列为例,国破家亡时刻,普通民众毅然担当起救亡图存、普渡众生的家国责任。金庸虽出生并成长于内地,但他创作的系列武侠小说则是植根于香港文化,其作品贯穿着传统儒家知识分子为国为民的情怀,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武侠故事,把仁义内涵阐述的淋漓尽致。

《黄飞鸿》

内地文化后来居上

港台文化能有如此兴盛的状况,是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体现,确实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倍感骄傲。

但港台传统文化兴盛,并不能证明内地就丢了传统。港台与内地并不是你高我低的对立对比关系,而是交相辉映的血脉共融关系。

文化的发展与壮大,与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内地自80年代以来经济腾飞,文化事业也跟着走上了高潮。

年轻人群体的审美也逐渐向传统靠拢,大街小巷上经常能看到穿着曲裾采风的年轻女孩。二次元群体中,国风动漫更是掀起一股强劲的风潮。早期的《葫芦兄弟》《大闹天宫》已成为动漫界的神剧,90年代陆续制作的《宝莲灯》《西游记》,一面世就成为吸粉狂魔。

2015年横空出世的《大圣归来》令人惊呼内地动漫进步之快。在最时髦的动漫界也能呼风唤雨,足见内地传统文化的立体多元。

《大圣归来》

传统文化综艺节目近些年也十分火热,《国家宝藏》《诗词大会》《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之所以能霸占C位,就是抓住了民众热爱传统的心理。

影视剧领域,内地历史剧早已成为华语文化圈的执牛耳者,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大明宫词》《雍正王朝》,都是口碑炸裂、播出次数创记录的巅峰之作。

《国家宝藏》

这也更加证明了一个道理,传统文化植根于土地、人民和生活。内地纵然经历过波折和苦难,但她总归是中华传统文化最肥沃的土壤。

携手面向未来是主旋律

若是概括内地和港台传统文化的发展特点,那么可以这样说,内地得其厚重,台湾得其精淳,香港得其入微。而现在来看,这三者有一家独大、合而为一的趋势。最直接的例证就是历史学界的改变。

中国历史研究重镇,说来令人遗憾,早年都在海外,最厉害的学术成果都是外国人创造出来的。但近年来随着内地学界的强势崛起,这种本末倒置的状况不复存在了,国内学者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研究成果,都已全面超越海外和台湾学界。

可以说,内地、台湾和香港的传统文化,虽然地域、环境和方向虽有不同,但究其实质,都是传统文化的不同枝脉,归根结底,都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本质上是不分你我的,未来必定是融为一体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