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击溃了第352步兵师、并在奥马哈海滩站稳脚跟之后,美军开始向内陆地带挺近,然而,在此时,他们却遭遇了一个可怕的屏障,这就是诺曼底的树篱——它们后来也被称为"树篱地狱"。这些树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在当时,它们既被用于划分了土地的边界,还能防止牲畜凭空走失。

在这些树篱的最内部,是一排隆起的土丘,其高度在1到2.5米,厚度最多能达到3米,在这些土丘之上生长着葡萄架、灌木和各种藤蔓,它们构成了一道坚实的屏障,甚至是坦克也很难突破。

成功的诺曼底登陆?绝望的树篱地狱 前篇

树篱环境的航拍图,它们实际将诺曼底的沿海平原分割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小块

利用这一点,德军将树篱改造成了一个个独立的防御屏障,其中布置了狙击手、地雷和自动武器,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这就是让第1步兵师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在第1步兵师正面,部署的是德军第3伞兵师,它组建于1943年10月,由于装备短缺,它在诺曼底登陆时只是粗具规模。该师的师长,是理夏德·申普夫中将,他曾在东线指挥过一个由地勤人员组成的"空军野战师",并非常熟悉各种防御战术。

成功的诺曼底登陆?绝望的树篱地狱 前篇

第3伞兵师师长理夏德·申普夫

申普夫这样叙述在伞兵师奔赴前线时的经历:"……令人惊讶的是,我们并没有遭遇到任何侦察机或是战斗轰炸机,部队行军时的损失微乎其微。大概在6月7日15时,我抵达了阿夫朗什的南部公路,并和(第2伞兵军)军部的先遣人员汇合。按照他们介绍的情况,敌人已经夺取了贝叶,并渗透进了瑟里西附近的森林地区。"

成功的诺曼底登陆?绝望的树篱地狱 前篇

在诺曼底战役中,理夏德·申普夫中将和第3伞兵师的一些军官在一起

但在另一些士兵们的眼中,这段经历并没有那么简单,为躲避空袭,各个部队只能在夜间行军。伯特霍尔德·魏策是第9伞兵团第1连的一名士官,他这样记录赶赴前线时的处境:"由于机动车辆短缺,部队被迫把许多弹药暂时放置在后方,但同时,为了保证重武器拥有足够的火力,每名士兵还要在随身携带的弹药之外,再额外携带一个弹药箱。

由于超额负重,加上从没有类似的强行军经验,当抵达卡尔艾时,多数人已经精疲力竭……另外,地势低洼的道路,加上前线部队采取的各种伪装,还导致了不少分队在乡间迷路的问题。"

成功的诺曼底登陆?绝望的树篱地狱 前篇

搭乘严密伪装的机动车辆赶赴前线的德军伞兵,其中左侧手持望远镜观察天空的、是一名负责交通秩序的宪兵

另一名军官则写道:"由于时值夏天,部队必须利用短暂的夜晚行军,并进行40公里的短途冲刺。在黑暗中,马匹必须被小心牵引,每个人要在暗光灯的引导下摸索着前进。这无疑是对毅力和纪律的极大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