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创立于丹麦的乐高集团首次将产品带入中国市场。过去35年间,乐高集团持续在中国推动品牌和业务的发展,致力于将乐高玩乐系统带给中国的儿童和家长。今年9月27日,继迪士尼旗舰店之后,乐高集团在上海人民广场开设了中国区第二家品牌旗舰店。目前,乐高集团已在中国的16个城市开设了47家乐高品牌零售店,并在全国共设立了157家乐高教育授权活动中心。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电商平台数据显示,每年有7000万成年人会给自己买玩具,90后占比高达57%,于是,一个网络热词应用而生——童年报复性补偿,特指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物质匮乏而缺少玩具,长大后挣到钱,在玩具方面进行报复性补偿,其中,深度乐高玩家一年要花费1200万元用来购买乐高产品。

成年粉丝有着不错的购买能力,据悉,乐高的成年粉丝占其贡献了近10%的年销售额。2014年《乐高大电影》以60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收获全球4.69亿美元票房。最重要的是,乐高通过电影向人们传达出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哪怕已经成年,你依然可以施展你的想象力。"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在电影上映4个月后,乐高玩具半年销售额增长了11%,首次超过美泰。并凭借43.5亿美元的销售总额,跃居全球第一大玩具制造商,这也是59年来玩具巨头美泰首次被超越。要知道,美泰手下握着芭比娃娃、费雪。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乐高公司创办于富饶开放的童话王国——丹麦,至今已有85年的发展历史。"LEGO"商标1932年创立,来自丹麦语"LEgGOdt",意为玩得快乐。就是这家小小的拼图厂商不但成为优质积木的代名词,还刷新着人们对玩具的理解,甚至为商业世界带来新的思路和智慧。

今天我们所知的整个乐高品牌是在60年前一个简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块31.8毫米长、15.8毫米宽的小塑料砖,两排四颗钉扣各有八块。到20世纪60年代,欧洲人口大量从农村迁往城镇,玩具套装开始反映出社会日益城市化的趋势。最早的乐高玩具套装之一是一个城镇规划,帮助孩子们了解道路安全。而现在,乐高有超过3700种不同类型的砖,从微型雕像到管子和配件,如轮子和剑,以及超过9亿种建筑组合,仅用6块相同颜色的砖就可以完成。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2015年,在Brand Finance制作的全球最具影响力品牌的榜单中,乐高取代汽车厂商法拉利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品牌"。2018年,乐高入围世界品牌500强,2019年,Reputation Institute发布了世界上最有声誉的100个公司,乐高紧随劳力士位居第二。

尽管如今的乐高成绩很耀眼,但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十年里,他们遇到了工厂被烧毁,产品与社会脱节,而在本世纪初的几年里,当网络游戏、视屏游戏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时,他们受到了直接的冲击,面临着彻底破产的可能性。再加上乐高本身的一些堪称"企业经营管理发面教材的经典案例",一步步将自己推到了悬崖边上,2004年乐高负债近10亿美元,销售额在短短两年内下降了40%。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同样,也是在这一年,乐高触到了自己的谷底。2004年,新的CEO克努德斯托普临危受命,从上一任布拉格曼手中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克努德斯托普一上台就为乐高置顶了一套"瘦身计划"。缩减不必要的人力成本,着手清理前任布拉曼格的激进发展战略成果,剥离核非心产品和业务,外包的外包,出售的出售,缩小了经营半径,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

剥离了非主营核心业务后,乐高从2005年开始,乐高开始摆脱债务,当年的产品销量猛增20%,扭转长期亏损的局面,税前利润达到1.17亿美元。在2011年,乐高获得近7.1亿美元的收入,并已成为最盈利和增长最快的玩具行业的公司。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在乐高成功扭亏为赢的同时,他们也开始瞄准另一个从未开发的市场,并开始与他们建立联系。乐高的成年粉丝占其年销售额的近10%,尽管从份额来看,这不是一个巨大的蛋糕,但成年人的购买力十足,更愿意花更多的钱购买更复杂的玩具,拥有足够大的份额值。在乐高看来,他们可以带来的是,不管年龄和能力如何,任何人都可以捡起乐高积木,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从濒临破产到世界第一,乐高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近年来,乐高已走出欧洲和北美的核心市场,大举进军亚洲,并在中国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人们慢慢发现,不同于把孩子送去音乐美术班,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孩子送进乐高课程班,他们认为,在乐高的世界里,孩子们能够从小就培养起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无论结果如何,我们愿意祝愿这些激发世界创造性和向善的企业有更好的发展,也希望国内的企业在世界优秀企业的成长启示中汲取营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