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行院推荐

央行年内第3次降准:影响几何?货币政策是否转向?

6月25日,央行决定,为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鼓励5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运用定向降准和从市场上募集的资金,按照市场化定价原则实施“债转股”项目。支持“债转股”实施主体真正行使股东权利,参与公司治理,并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定向降准资金不支持“名股实债”和“僵尸企业”的项目。同时,邮政储蓄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应将降准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着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对此盘古智库与智行院相关学者就此次定向降准的目的、原因及可能的走向及影响进行了点评。

附盘古智库相关专家点评:

张明:本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智行院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

本次定向降准,与上周的股市大跌直接相关,而降准的目标还是定向宽松,试图使得资金流向合法合规的市场化债转股与小微企业。本次降准至少有三个主要目的,一是央行强调的支持债转股与小微企业,二是给动荡的金融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三是试图对正在减速的宏观经济提供一定支持。

然而从历次降准的结果来看,由于央行与监管部门难以控制最终的资金流向,本次降准无可避免地引发了市场对于货币政策转向的预期,相较于4月份降准后马上退出资管新规给严格监管做了铺垫,本次降准短期内加强金融监管(例如出台资管新规细则)的概率较低。

此外,本次降准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值得关注。今年以来,部分准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火爆,下半年房地产上涨行情有从准一线城市转移到一线城市的可能。5月份的数据已经反映北京房地产市场明显反弹。由于预期未来还有连续降准,部分房产投机者已经蠢蠢欲动。迄今为止,中国金融监管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一旦加强监管与紧流动性,受害者往往是中小企业;而一旦放松监管与松流动性,受益者往往是国有企业与投机者。如何打破这种不对称性,是央行与监管当局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管清友:本次降准有利于改善市场情绪

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如是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本次降准主要是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要求,定向降准,重点支持债转股和小微企业,稳妥推进去杠杆。客观上释放了流动性,缓解了资金压力,有利于改善市场情绪。这是降准,不是降息。这是对冲微调,不是大水漫灌。

吴琦:坚定不移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目前市场宽货币、紧信用,特别是针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结构性信用紧缩。本次降准秉持结构性去杠杆思路,去国企杠杆,解小微融资。相对来说,定向降准的覆盖范围更广,有效性更强,但鉴于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不高,向小微企业融资可能造成资本金损失,定向降准的激励效果或将受到影响。

在6月20日,国务院便对症下药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持续推动实体经济降成本。会议首先明确要坚持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运用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从宏观上看,在当前国际贸易不确定的形势下,中央坚持不搞大水漫灌,而是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台定向措施,给市场稳定的预期。从微观上看,目前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是小微企业的重要服务机构,但这类机构大多不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的一级交易商,无法获得中期借贷便利(MLF)资金,通过定向降准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覆盖范围更广,作用也更直接。

熊园:我国政策取向已微调,下半年可能再降准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智行院高级研究员、国盛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

1.我国政策取向事实上已发生了微调,货币和财政继续边际宽松,预计至少会再降准一次。考虑到本次降准叠加4月降准、6月MLF担保品扩容,以及央行流动性目标由“基本稳定定”到“合理稳定”再到“合理充裕”,我国决策层的思路已经悄然转变。维持此前判断,我国货币和财政均已放松,但不会重走大搞房地产基建的老路子:

- 货币边际趋松,预计央行下半年还会降准1-2次,最快可能是三季度(8-9月);

- 财政正变相放松,最有可能在专项债端和 PPP 项目端;下半年基建投资有望止跌企稳,可能会由东部转向中西部以及由城市转向农村。

- 房地产政策的边际放松,更多的类似“吸引高端人才落户”等差异化政策,还是很难看到下调房贷利率和放松限购限售等全面性政策。

2.预计美元短涨长跌,欧元短跌长涨,人民币贬中趋稳。4月以来美元强势升值,欧元和人民币则双双大贬。简单看,美元这波上涨主要是3月以来美国经济向好、通胀高企、加息预期强化,以及欧元区经济走弱叠加意大利政局动荡。维持此前判断,美联储已处于加息后半场,美元强势周期已过半,鉴于其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开始收紧,美元将继续承压,美元趋弱格局正式确立。其中,欧央行预计年底会全面退出QE,启动加息预计在2019年年中,但加息预期有望在今年三季度全面发酵,这也是中长期看涨欧元、看跌美元的最主要因素。对于人民币,短期看有可能会继续贬至6.6-6.7之间,但三季度末开始有望走稳。

王静文:以定向宽松措施缓解小微融资困局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民生银行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

这些定向宽松举措主要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提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信贷的供给能力。包括定向降准、增加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将小微贷款纳入MLF等举措,都将使面向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明显改善。二是提升金融机构对小微信贷的供给意愿。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以及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担保金额占比不低于80%等举措,有助于增强金融机构对小微信贷的风险偏好。

6月24日,央行宣布自2018年7月5日起下调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项目。同时下调邮政储蓄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主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此举释放资金约7000亿,再加上央行近期新增的中期借贷便利(MLF)净投放和抵押品扩容,货币政策工具的灵活性将大为提高,有助于缓解跨季资金紧张局面,缓解非标和影子银行收缩带来的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当然,如果要实现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力争到三季度末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有较明显降低”、“确保今年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的要求,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比如将更多的中小金融机构纳入MLF交易对手范围、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发展供应链金融等。考虑到小微企业在解决就业、保障税收、促进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预计后续将会有更多的配套政策陆续出台。

盘和林:“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已经向着“充裕”转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实际上,在年内第三次降准后,市场关注的焦点并不是短期的房价、股价,而是接下来货币政策怎么走,具体一点说,就是政策连出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的转向?特别是今年下半年是不是确立“宽货币”走势?

从央行官方的表述来看,三次降准之后都是对外宣称“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向并没有改变。央行在答记者问中表示,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为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不过,其实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大方向之下,我国货币政策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此次降准之后,多数机构普遍认为,在信用违约事件频发,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凸显,市场资金成本高企或超宏观经济承受范围等金融环境下,结构性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更合时宜,货币转向转向中性偏宽区间。

实际上,官方对“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表述也发生了重大政策变化。2018年6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政策层再次将流动性定调由“合理稳定”进一步改变至“合理充裕”,重回2014年四季度-2016年三季度的“合理充裕”,这是一个巨大的政策信号,值得市场关注。

下半年降准预期依然强烈。中信证券预计,下半年仍有可能降准50-100个基点,一是中国法定准备金在世界范围内仍处相对高位,应在目前背景下尽快降下来,二是下半年资金缺口仍然存在,应该持续供应流动性。

由此可见,在“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大方向之下,下半年精准、定向的“宽货币”格局越发清晰,央行降准、公开市场操作等相机抉择的措施仍将会持续实施,不会一刀切去杠杆,而是要保持市场的“合理充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