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和年丰——猪年生肖文化展》今日在首都博物馆水景庭院西侧开展,60组(件)与猪相关的馆藏文物娓娓讲述历史长河中与猪有关的典故和传说。这是首博自2008年起,连续第十二年以生肖文化为主题举办的“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览活动,本次展期为1月29日至3月17日。

展厅里,网红“小猪佩奇”动画片给这个生肖文物展带来了喜气和时尚,而率先亮相的文物红陶猪头,“年龄”最大,已有六七千岁了。

展览按“生生不息”“风调雨顺”“岁岁今朝”三个单元的结构,选取了60组件馆藏文物。它们是不同时代经济基础、观念形态、情感表达的载体,通过文物、图片、文字说明、场景互动、多媒体播放等多种方式,向观众展示中国历史中多维度的猪文化、和它带给人们最质朴的新年展望。

在“风调雨顺”单元,展览引用了学者冯时的观点,认为猪是北斗的象征。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认为展品图像中一只奔鹿、一只飞鸟、一头生着獠牙的野猪可以用天文学的观点诠释:鹿和鸟分别代表中国古代天文学四宫中的北陆和南陆,而猪是北斗的象征。北斗作为拱极星有与四宫星象相互栓系的特点。他同时认为,该河姆渡陶钵的造型如同斗魁,陶钵一面刻有猪纹,在猪的腹部又刻有显眼的双线圆圈,表示天文星饰,象征北斗星。安徽含山凌家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鹰,也印证了猪、北斗、极星的联系。

展览同时展出西游记画册以及猪在佛教中的形象。学者顾鸣塘称,“天篷”是道教中的北斗。梁朝陶弘景排列道教神地位的《真灵位业图》中就有“北斗君”之称,八戒从御车将军变为天篷元帅,只是由佛教的北斗滑进了道教的北斗而已。

猪与北斗星有联系?猪八戒为何好色?首博生肖文化展作有趣释答

《西游记》画册,清(1644年-1911年)。

展品包含清乾隆款铜泥金摩利支佛母像、铜镀金摩利支佛母像及坐具等藏品。顾鸣塘说,在佛教中,猪是三毒中“痴”(愚昧)的代表。这批展品的记载与绘图,或许就是在元末杨景贤《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在天界的前身,是佛教的“摩利支天御车将军”的来由。继而,猪八戒的好色与佛教也不无关系。西藏的喇嘛教是深受密教影响而产生,喇嘛教很重视阴阳互补的哲理,在这一教门的雕塑与绘画中,有很多男女佛的拥抱像,被称作“欢喜天”,其中就有象、猪二神的拥抱欢喜天。而在元代,喇嘛教影响巨大,藏僧八思巴就被元帝忽必烈封为“中原法主”,因而在元末的《西游记》杂剧中,八戒化作朱生摄夺裴女海棠也就不足为奇。

猪与北斗星有联系?猪八戒为何好色?首博生肖文化展作有趣释答

清乾隆款铜泥金摩利支佛母像,18世纪。

文内图来源:主办方供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