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应该是医疗知识的‘进口国’,而是医疗知识的‘出口国’。”近日,在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主办的中国卫生政策与管理学会(China Health Policy and Management Society, CHPAMS)第二次学术双年会暨学会十周年纪念庆典上,来自中美的200多位卫生健康领域研究者和领导者,从局内和局外两种角度探讨中国卫生政策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及未来走向。

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飞速发展背后的隐忧

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的确给全民健康带来了很多福利,也同时暗藏不少隐忧。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斯滕·弗蒙德(Sten Vermund)初次造访中国是20世纪80年代初,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的赤脚医生,“这些社区卫生工作者通过基础医疗和疾病预防将中国人的寿命从40岁提高到了60岁”。时至今日,中美两国人的寿命非常接近,但中国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斯滕·弗蒙德(Sten Vermund)

以局外人的视角,斯滕·弗蒙德看到的中国发生了很多变化:“吸烟的人越来越多,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中国人的饮食在向不太健康的西方饮食学习,人们从骑自行车变成了开车,这一切导致癌症、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吸烟”是此次会议中被提及最多的话题。

“烟草流行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诱因,慢性病已经被视作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中国公共卫生和流行病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副主任杨功焕说。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教授乔迪·辛德拉(Jody Sindelar)称,行为习惯对健康生活的影响比传染病还大。“而中国最让人担忧的就是吸烟,到2050年,中国因吸烟而死的人数将增加两倍。”

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乔迪·辛德拉(Jody Sindelar)

乔迪·辛德拉认为,除了预防之外,政府也需要更多有效的干预措施。乔迪·辛德拉正在推行一个戒烟项目,该项目针对妻子怀孕的男性,让怀孕的妻子也参与进来帮助戒烟。“孕期是一个很好的戒烟机会,年轻人也更愿意改变,” 乔迪·辛德拉说,“如果只有一个孩子,人们会更注重孩子的健康。”

卫生经济学奠基人、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卫生经济学项目主任迈克尔·格罗斯曼(Michael Grossman)也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给中国提供了参考:电子烟的使用确实缓解了吸烟带来的危害,但控制和减少电子烟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吸烟者增加,以及戒烟者增加体重;限制大麻的使用或许会加剧阿片类毒品如吗啡和海洛因的流行。

全球健康事业中的中国责任

“中国不仅在医改的问题上为世界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也正在成为全球健康的一个重要力量,”由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的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会长林肯·陈(Lincoln Chen)说,“这也是支持中国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卫生安全的一个重要方式。”

林肯·陈特别提到中国在非洲所做的努力。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建设和捐助了数百家医院及诊所。西非埃博拉疫情期间,中国派遣1200名医疗工作者首批奔赴前线,在极其危险的环境下提供临床服务,对保障全球卫生安全做出重要贡献。近日,由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牵头筹建的中国四川国际应急医疗队正式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证,成为全球第一支最高级别的非军方国际应急医疗队,也是中国第一支、全球第二支国际最高级别第三类国际应急医疗队。这些准备表明,中国在应对区域或全球疫情和灾害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中国在全球健康治理领域的角色正在发生转变,有潜力成为全球健康的领导者。”林肯·陈说。他同时指出,中国在全球健康方面的努力还需要一种全球视角,其中的关键在于中国专家在全球健康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林肯·陈(Lincoln Chen)

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美国医学科学院院士、耶鲁-纽黑文医院结果研究与评估中心主任哈兰·克鲁姆霍兹(Harlan Krumholz)与中国研究者有着多年的合作,在他看来,中国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是进行临床试验研究和大数据分析的最理想场所。“中国不应该是医疗知识的进口国,而应该是医学知识的输出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衡量标准,更可以指导实践,提升服务。

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哈兰·克鲁姆霍兹说:“随着数字转换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进步,移动设备的普及,当前是建立学习型医疗系统的最佳时机。”中国有庞大的数据使其有望引领世界建立学习型医疗系统。“医疗系统每天产生的数据,是推动学习型医疗系统用之不竭的源泉。”

耶鲁大学公卫学院前院长Paul Cleary强调了患者声音在提供价值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患者也是医疗卫生界的学习对象之一,只有与患者保持有效的沟通,才能知道哪些治疗是有效的,哪些是可接受的。

未来之路:中国能否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Paul Cleary

哈兰·克鲁姆霍兹指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医疗系统每天生产出的新知识并没有应用于实践中。这一点中外与会专家的共鸣,中国确实有大量潜在医疗数据可供使用,但由于数据共享存在障碍、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等导致这些数据无法发挥最大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哈兰·克鲁姆霍兹认为,中国有潜力带领世界进入下一代医疗。

由在美国学习公共卫生的中国学者2008年成立的CHPAMS旨在促进机构间的知识交流,改善中国卫生状况和健康平权。此次会议中,组委会将中美两国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纳入到35个讨论板块中,以比较的视角探讨解决之道。会议主办者、耶鲁卫生政策和经济学助理教授陈希认为:“中美两国面临慢性病等诸多相同的公共卫生问题,美国走过的医改和促进全民健康之路为中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可借鉴的教训。通过举行高层政策论坛、学术交流等方式,我们也在探索中美慢性病防控合作。”

本次会议由耶鲁公共卫生学院主办,耶鲁麦克米兰中心、耶鲁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和耶鲁中国协会协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