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腾讯和阿里巴巴公布财报,两家巨头的业务运行情况也浮出水面。

据报告显示,阿里巴巴2019财年营收强劲突破了3768亿元,同比增长51%,超过预期的增长比例。腾讯控股第一季度净利272亿元,高于市场预期;营收854.7亿元,但是不及预期。

作为中国两家最主要的互联网综合业务平台,阿里、腾讯同天发布的财报数据,不仅展示了两家在各自主营业务(主要营收与利润来源)和新增业务的布局情况,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了两者截然不同的业务优势和发展走向。

早在2011年以前,百度已经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头号选手了,BAT的字母排序也因此得来,但此后,由于阿里、腾讯平台更大,业务更加广泛。BAT三强争霸逐渐变成了阿里系和腾讯系的对决。

但是到了2019年,这种格局发生再次发生转变,阿里优势逐渐突显,超过腾讯百亿营收,差距好像越来越大。

阿里腾讯财报暗藏端倪,直指未来走势

众所周知,腾讯的支柱业务是游戏板块,政策影响性大,虽然利润高,但是不具备持久性。而阿里的支柱业务是电商板块,本身涉及物流、金融领域,庞大的商业综合体要比单独的游戏板块更稳健。

除此之外,阿里的竞争优势还来自于全球化、战略驱动、企业文化、创始人竞争力等方面,对比而言腾讯处于弱势。

阿里腾讯财报暗藏端倪,直指未来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财报中,双方的科技金融业务增长都很亮眼,腾讯主业中金融科技收入增速最高,由于前有阿里巴巴分拆蚂蚁金服的先例,所以金融科技业务在腾讯生态中的位置变化向来备受外界关注。同样的,已经"单飞"的蚂蚁金服"反哺"阿里,阿里从中分得利润5.17亿元,对阿里巴巴生态的"反哺"效应正在显现。除了财务上对阿里巴巴的输出,发力小程序的蚂蚁金服对阿里巴巴生态也极大拓展了阿里巴巴的生态体系。

从银行对比来看,去年腾讯微众银行盈利超网商银行2倍多,除了阿里巴巴和腾讯财报中透露的金融科技相关业务数据,近日,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的2018年报也正式出炉,两家银行间呈现了较大的利润差距。

阿里腾讯财报暗藏端倪,直指未来走势

因为腾讯对产业互联网概念的加持,腾讯开始向B端企业市场探索,希望从中能够发现产业机会。例如,腾讯财报里主要举例的"数字广东"、"云南省智慧旅游"合作项目。

但是,阿里似乎有不同的方向。

一方面,阿里持续向消费者端的业务布局,基于阿里生态已经覆盖了消费者主要的生活和商业场景,因此阿里从传统实物电商、本地生活到文化娱乐,深度挖掘中国在线消费市场增长机会。另一方面,不完全割裂消费市场和企业市场,依赖蚂蚁金服、菜鸟物流、阿里云和前沿技术开发体系,也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产业基础。实现全球化,才是阿里真正的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