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国内首个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办的全日制硕士项目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今年9月,首批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约100名硕士留学生将汇聚这里,开始为期两年的学习。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周乃翔,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校长刘伟,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普瑞泽共同为学院揭牌。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曹后灵和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党工委书记丁立新参加活动。

丝路学院是隶属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非独立法人二级学院,办学地点设立于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丝路学院下设“当代中国研究”项目,主要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硕士留学生,学制2年,研究方向分为中国政治、中国经济、中国法律、中国文化,均授法学硕士学位。未来,丝路学院还将探索同学校其他学院合作开办项目,力争3年后达到200人的办学规模。目前,丝路学院已制定完成“当代中国研究项目”的招生简章和课程培养方案,并启动了本学年招生工作,计划招生50-100人,在今年9月迎接新生入学。

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中国人民大学丝路学院,是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重要举措。通过合作共建丝路学院,将进一步促进江苏省、苏州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充分参与,助力地方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积累国际人才培养经验,并进一步深化高校与地方的资源融合和互补。

吴庆文表示,作为办学所在地,园区将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强化服务理念,努力提供最优的服务、最佳的环境,为丝路学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并期待丝路学院在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多融入江苏和苏州元素,不断增进江苏省、苏州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商贸交流。

现场,来自国家有关部委、江苏省、苏州市、中国人民大学、斯洛文尼亚等国驻华使馆以及海内外相关高校近百位成员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与苏州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协议书,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了《构建“一带一路”学》研究报告。

编辑 吴娟娟 摄影 任苏宣

2018年5月23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