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9月5日,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落下帷幕之际,我校迎来了2018级留学生,今年我校预计录取各类来华留学生450余人,其中来自非洲国家的留学生近200人。

自2011年我校第一批非洲留学生毕业以来,我校已累计培养非洲留学毕业生近600人,为非洲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航空航天民航方面的人才。

来自非洲西部的国家贝宁的马利克作为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之前在同济大学接受汉语预科培训一年,今天第一次来到了南京。因为从小喜欢飞机,喜欢动手制作,马利克选择了到南航学习机械工程专业。“在中国生活了一年,感觉中国发展很迅速,尤其是互联网很发达。”

(左二为马利克)

谈到刚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马利克很开心的说到,希望中非之间加强合作,越来越多的非洲青年可以来中国留学,增进大家的相互了解。

★ 非洲学生在南航 ★

2003年,学校首次招收来华留学生,人数不足10人。2005年,学校成立国际教育学院,成班建制招收来自尼泊尔、马尔代夫等国家的留学生。

随着国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的实施,学校以航空航天特色鲜明的专业布局吸引高层次留学生,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主要发力点,扩展留学生优质生源。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校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目前有长期在校来华留学生1300余名。

来华留学生生源国达到105个,遍及亚洲、非洲、大洋洲、美洲及欧洲,其中非洲生源国45个,成为五大洲生源国最多的地区

南航来华留学生生源国分布图

自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进入了全新的时期。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2007年我校首次招收来自肯尼亚、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的留学生,开启了培养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历史。

2007-2018 非洲留学生各层次分布

学生类别

本科生

硕士生

博士生

语言生

学生人数

738

125

24

162

目前,我校有在校非洲留学生453人,其中本科生295人,研究生94人,汉语语言生128人。非洲留学生数占在校留学生总数的37%,非洲地区已成为我校来华留学生的第二大生源地

目前在校各大洲生源数量占比图

2007-2018非洲留学生生源国前10位列表

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中,非洲留学生选择最多的专业是航空工程。航空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从事飞行器设计以及从事飞行器技术管理、制造和维修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不仅是我校特色专业,也是我校开设时间最久的全英文授课本科专业之一

在留学研究生层次,非洲留学生所选专业分布中,选择最多的为我校“三航”特色专业以及管理学等专业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飞行器设计

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电气工程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材料加工工程

纵观非洲留学生在我校选择的学习专业以及研究方向分布情况,可以深刻感受到我校的“三航”特色不仅成为吸引非洲留学生来校就读的重要名片,更是成为他们跨越地域障碍、追求航空梦想的重要平台。同时,随着中非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不断深入,国际贸易、管理工程等专业也越来越受到非洲留学生的青睐。

★ 学成回国“搭桥梁”★

自2011年我校第一批非洲留学生毕业以来,已毕业的非洲留学生除部分在中国继续学习或工作外,大多数选择了回国继续完成学业或直接就业。无论是留华学习、工作还是回国创业,他们都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架起了中非友谊的桥梁。

2014届软件工程专业坦桑尼亚留学生Ismail Mbarack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华为的Offer,并于2016年凭借出色的工作表现获得了华为年度优秀员工的称号。

2015届航空工程专业津巴布韦留学生Leo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翱翔太空的飞行员,在国际航空领域展现南航毕业留学生的风采。

(右一为Leo)

2017届航空工程专业肯尼亚留学生Alex Langat毕业后进入中兴通讯,成为企业连接肯尼亚的重要交流纽带和管理人才。

2018届吉布提留学生李贺在二年级暑假回国时,利用他在南航所学到的汉语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招商集团的考察团队提供了优秀的志愿服务。在回国之后,招商集团邀请并聘用他成为招商美伦酒店吉布提酒店的经理。

(左三为李贺)

★ 从南航走出的非洲机长★

从南航走出的非洲学生,不仅有飞行器制造、设计、电子等行业的工程师,更有翱翔天空的飞行员!

今年6月,我校承接了“2018 年发展中国家区域航空合作及安全管理提升项目研修班——刚果(布)飞行学员英语能力强化培训班”项目。此次培训班刚果(布)代表团一行 26 人在我校进行了为期二十天的航空英语和航空理论培训。在他们之中,将有可能诞生第一位中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涡扇支线飞机ARJ21的“非洲机长”

唯一的女学员:渴望驾驶ARJ21飞机

这批从刚果(布)共和国远道而来的学员平均年龄20岁出头。他们参与的课程包括飞行模拟、飞行原理、航空英语和无线电通话。据悉,学习成绩优异者将被送往南非有关航空学校。未来刚果航空的ARJ21机队机长很有可能在他们之中产生。

多米尼克·莫里西娅是这批学员中唯一的女学生。和其他同学一样,多米尼克是第一次来到中国。尽管中国制造早已在各个领域进入他们的生活,但终于来到这个遥远的国度,还是让多米尼克他们感受颇多。

谈到航空业对刚果(布)人民的影响,多米尼克表示,航空可以将刚果(布)与世界更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父亲也在航空业工作的缘故,多米尼克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到飞机可以对他们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她希望通过更多的类似培训,有一天自己真的可以成为刚果航空的机长,甚至是中国研制的ARJ21飞机的机长

展望未来,多米尼克表示,虽然还没有看到真正的ARJ21飞机,但希望终有一天能够自豪地驾驶这款飞机,飞翔在蓝天上。

跨国交流中,“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来自刚果(布)的小伙伴,中国菜与他们先前的饮食完全不同。在多米尼克和她同学们的餐桌上,各式烹饪的鱼是他们的大爱。也正因为如此,“鱼”是他们较早学会的汉字之一。

授课教授夸奖他们“十分好学”

在师生互动方面,这批来自非洲的学生非常愿意让老师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每当老师提问,总会有人抢着回答,哪怕答案并非完全正确。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部分,他们也会在课上直接提出,老师则会停下来予以解答。

当天授课教师是我校民航学院孙建东教授。他见证了这些学生对航空英语从“一知半解”到“有所顿悟”的过程。“他们都十分好学。”尽管与刚果(布)学生的师生关系只有十几堂课,孙教授却情不自禁地褒奖。“祝愿他们今后有幸能驾驶中国研制的ARJ21飞机,作为中国人,我也会非常地自豪。”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对于培养沿线国家专业人才、加强“民心相通”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多年来,南航对非洲来华留学生的培养,在为非洲国家输送以“三航”领域为主的人才,在沟通中非民心、推动中非交流、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非洲友人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和非洲之间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未来,在中非合作的无限广阔前景下,中非双方将在航空领域尤其在民航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南航将通过更加深入的合作,为中非航空合作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图文来源:新闻中心、国际教育学院、公众号大飞机

编辑:新闻中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