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这里找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2001年的时候,全球的两家大电脑公司,惠普和康柏要合并,  惠普是以做电子仪器起家的,后来才转入的PC的电脑行业,它一度占领了全球20%的市场份额。

1999年的时候,菲奥莉娜出任了惠普的CEO。你要翻一翻那个时候的报刊杂志,  你就会发现,菲奥莉娜是当年各种女性励志鸡汤文最常引用的一个人物。

菲奥莉娜希望通过和康柏的合并,扩大公司的规模,然后在个人电脑这个领域占据头把交椅。

但是这个方案就遭到了惠普创始人休利特和帕卡德家族后代的反对。这几个家族和他们的基金持股高达18%,是惠普的第一大股东。所以他们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很不一样的看法。他们认为,惠普和康柏合并,不仅会摊薄惠普在打印机等领域的丰厚利润,而且PC领域的竞争这么白热化,  合并会增加公司的风险。

所以,大股东认为,惠普不但不应该合并,反而应该调整经营思路,将重点放在赢取利润,而不是保持市场份额上面。

大股东和管理层意见发生了分歧,这个时候中小股东的意见就变得很关键了。管理层这个时候安排了500个人,每天轮流给投资者打电话,宣传这个并购对公司股价的刺激作用。在这么一个情况下,中小股东很快就倒向了菲奥莉娜这边的管理层。

在2002年4月的时候,在中小股东的支持下,这个方案就通过了。但是没多久,市场就真的打了脸,就像大股东所预料到的,并购完成以后的第三个季度,惠普不但没有在PC领域占据更多的市场,反而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股价一路走低,中小股东被牢牢地套住好几年。

所以从这个例子上看,中小股东的利益有时候并不是代表着公司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事一点也不鲜见。

中国市场上也发生过这种事情。2013年的时候,A股有一个叫“京东方”的企业,它希望定向增发,要建设液晶面板、触摸屏的生产线,  帮助企业跻身全球的行业前三。但这个方案就遭到了中小股东的强烈反对。

因为他们认为,定向增发的话会压低股价,因为这是圈钱。像类似这样的冲突,其实是一个“企业的长期战略”和“投资者的短期目标”中间的一个矛盾。

像惠普家族这样的大股东,他们注重整个企业的基业长青,所以他们对公司战略的延续性更看重,短期股价不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中小投资者,甚至是被雇佣的管理层,他们的投资收益、薪酬都和短期的股价是密切相关的。

长期战略和短期走势发生矛盾的时候,你很难要求中小股东既站得高,又看得远,毕竟连伟大的凯恩斯都说:  “在长期,我们都死了”。

识|长期战略和短期走势之悖论

文章来源:香帅的北大金融课        作者:唐涯       编辑:张茜楠

城市金融网| 智造新闻 专注金融

城市金融网

金融热点的追踪者

金融合作的推动者

金融政策的解读者

金融平台的搭建者

免责声明

本公号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可能会做部分删节修改。我们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内容的版权,如本号所选内容未能联系到原文作者本人,请与本站(微信号:csjrbs)联系。

微信号:csjrbs

投稿及其它事宜:

[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