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国历史研究院(zglsyjy)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6月8日出版的《人民日报》

重刊习近平总书记17年前所作的

《<福州古厝>序》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编者按:

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为福建人民出版社《福州古厝》一书撰写了序言。在2019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来临之际,重新发表习近平同志这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文章,对于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保护好自然遗产,对于在全党、全民中大力倡导热爱文化、珍惜文化的情怀,对于我们更好传承文明、增强文明自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今天就请跟小编看看《<福州古厝>序》背后的故事。

习近平:《福州古厝》序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环境优越、十分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古建筑是构成历史文化名城的要素之一。

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当我们来到戚公祠,似乎可以感受到它正气宇轩昂地向我们介绍戚将军带领着戚家军杀得倭寇丢盔弃甲的战史。

戚公祠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嘉靖十一年(1562)戚继光将军率六千戚家军来援福建抗倭,历宁德横屿、福建井田(今龙田)、莆田林墩三大战役,尽歼倭寇主力,平定了福建沿海的倭患。班师返浙时,福建省城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戚继光在平远台庆功宴上第一次喝的酩酊大醉,酒后散步行至一块巨石,卧寝石上,故号醉石。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名为戚公祠。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诗人郁达夫于1937年9月登上福州于山顶,国难思良将,抵御外侮,还中华一个太平天下。写下著名的《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千杯,蓬莱阙。”

当我们来到马尾昭忠祠,它正语气凝重地向我们叙谈福建水师遭到法国军舰突袭奋起反抗的悲壮历史。

马尾昭忠祠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1884年8月23日, 强行陈兵于马尾港的法国舰队突袭福建水师,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爆发,强敌面前的福建水师官兵英勇反抗,写下了悲壮的一笔。



安知不可得胜?



当有继者


我船锐进为倡


有进无退


今日之事


当以死报之


男子汉食君之禄


陈英


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烈士




如男常侍膝前矣


寄呈父亲见之


爰将平日绘成之貌


.

.

.

.

.

.



于万一有令人呜咽不忍言者


但念二十五年罔极之恩未报


男亦知以身报国不可游移胆畏


黄季良


甲申中法马江海战烈士


1920年,马尾昭忠祠重竖石墓碑上书:"光绪十年七月初三马江诸战士埋骨之处。"

当我们来到林文忠祠,它正眉飞色舞地向我们讲起,林公则徐气壮山河的壮举——指挥军民在虎门销烟的历史。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当我们来到开元寺,它正自豪得意地向我们表述,大铁佛是我们的先人掌握高超的冶铸技术的证明——古建筑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福建有福州、泉州、漳州、长汀四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是福建的骄傲。另外,还有许多省级的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既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又要重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的保护。发展经济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文物,保护好名城,同样也是领导者的重要责任,二者同等重要。因此,在经济发展了的时候,应加大保护名城、保护文物、保护古建筑的投入,而名城保护好了,就能够加大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二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三坊七巷

福州素有“有福之州”的美誉,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福州城的“三坊七巷”又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说法。它是唐宋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近代的历史名人更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内涵。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这些历史财富吸引了如织人流,讲述着这里留下的记忆,而人们给予三坊七巷的荣耀与关注,也来自于它所孕育和承载的历史人物的活动。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现在有些地方名城保护、古建筑的保护出现一些问题,根源就在于只顾眼前的一些经济利益,随意改变文物管理体制,将原为文物部门管理的文物保护单位移交别的部门管理。殊不知古建筑的保护、传统街区的保护、任何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的保护,都需有专门业务知识和掌握国家文物法规政策才能保护好。福建也出现有这样的苗头,我们不希望出现问题,要求依法加强管理保护。

《祝福州历史文化名城源远流长》

在本书的另一篇序言中,古建筑学家罗哲文也写道: “古厝和文物史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能再造,毁掉一个就少一个。”“如果这些历史的见証、文明的标志都没有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就大为逊色了。”

我曾有幸主持过福州这座美丽古城的工作,曾为保护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护了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增加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衷心希望我的后任和全省各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领导者比我做得更好一些。

保护好古建筑有利于保存名城传统风貌和个性。现在许多城市在开发建设中,毁掉许多古建筑,搬来许多洋建筑,城市逐渐失去个性。在城市建设开发时,应注意吸收传统建筑的语言,这有利于保持城市的个性。

保存城市传统风貌和个性

高楼大厦易得,千年文化难求。“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都是从总结自己的遗产开始的。”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如是说。中国的能工巧匠在建筑的形式上创造了和谐的尺度和比例,在布局上体现出了灵动节奏和韵律,还加入了极具想象力的艺术形象表达。这些都是我们灿烂文化的体现,始终与整个国家、社会的大背景紧密相连,休戚与共。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就是守护民族和国家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福州古厝》一书,林林总总,介绍福州城乡许多功能各异的古建筑,它将让人们了解名城的魅力,相信读者会从中受益的。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觉得好看点这里哦

人民日报重刊习近平《<福州古厝>序》,有何深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