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爲了抄近路進入意大利,拿破崙率領4萬大軍越過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隘口。畫家傑克·路易斯·達維特根據這一史實創作了《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這幅畫作於1800-1801年,在這幅畫中達維特美化了拿破崙。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1800--1801年,傑克·路易斯·達維特,法國,270x232cm,布面油畫,巴黎盧浮宮

他是一切的中心

達維特是拿破崙的首席畫師,他主張藝術是爲資產階級大革命服務的,因此在拿破崙的這幅肖像畫中,他極力渲染英雄氣魄,突出了拿破崙的高大威猛。拿破崙與戰馬處在畫的中心,也在兩條對角線的中心點上。

這種對角線式的構圖最大作用是能夠增強畫面的動感,如果達維特沒有將畫面傾斜三十度,令主角位於對角線的中心上,整幅畫就會變得靜止不動、平平無奇。

同時,這種構圖形式也使畫面具有延伸感,使觀者感受到了一種從畫面中滿溢而出的氣魄。

真實的他與美化後的他

拿破崙是達維特的偶像,他認爲拿破崙是法國大革命的繼承人與混亂的終結者,這幅畫中的拿破崙右手指尖指向了阿爾卑斯山山頂,彷彿在說勝利就在眼前。

拿破崙是個矮個子,而且他對自己的“矮”非常介意,達維特利用S形來表現拿破崙的騎姿,這就彌補了他身材的缺陷。

在作畫時,拿破崙對這幅畫進行了干預,阿爾卑斯山的氣候非常惡劣,山勢也極爲陡峭,戰馬無法攀越,所以他當時騎的其實是驢而不是馬,他身上穿的是普通軍大衣而非紅衣大氅。達維特採納了拿破崙的意見,爲畫作添上了一匹駿馬,爲拿破崙穿上了一身戰袍。

法國畫家H·保羅·德拉羅什的《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卻和達維特走向了兩個方向,保羅在他的畫中反饋了真實的歷史情節。

▲ H·保羅·德拉羅什 《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

他如實地畫了一頭驢子,而且拿破崙的手按着胃部,這是因爲拿破崙有胃病,但是萃花要忍不住吐槽一句,保羅畫中的靴子顏色和驢幾乎融爲了一體,本來拿破崙就是個矮個子,這麼一來就顯得更“短小”了。

相反的,達維特在描繪自己的偶像時,則是能美化就美化,雖然沒有忠於歷史情節,但他將拿破崙打造成了英雄形象。在進入意大利後,拿破崙重創奧地利軍隊,並最終取得馬倫哥戰役的勝利,這是拿破崙畢生最榮耀的一次戰役,達維特將這場榮耀濃縮在一幅畫之中,完美地詮釋了偶像的英雄氣概。

一切爲了他而存在

這幅畫中沒有任何多餘的零件,一切都是達維特精心安排好的,由於畫面是向右傾斜的,達維特利用風向來平衡畫面的重量,使觀者不會感到畫面失去重心,向右側傾倒。拿破崙的斗篷、馬的鬃毛以及尾巴都向前飛揚。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畫作的後方還有一些士兵,他們起到了點綴畫面的作用,同時也襯托出了拿破崙的高大英偉。

可惜的是,這位將政治與藝術結合的偉大畫家隨着拿破崙的失敗而流亡國外,自此他失去了創作激情與藝術靈感,在流亡的途中客死他鄉,值得慶幸的是他珍貴的畫作得以保存下來,向我們展示着那個時代豪邁的英雄氣概。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口的拿破崙》無疑是歷史上最彰顯英雄主義的畫作。

你可能還想知道

1. 拿破崙對這幅作品十分滿意,他命令達維特進行復制,於是達維特與他的學生複製了四幅,由達維特親自複製的一幅,修改了拿破崙大氅的顏色以區分原作,所以我們在網上看到拿破崙身上的衣服總是變來變去。

▲ 達維特親手複製

2. 畫中石頭上刻的是拿破崙的姓“波拿巴”。

更多內容,請關注”藝萃”

本文爲藝萃原創,轉載請私信藝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