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裂无声》相对于导演第一部作品《心迷宫》来说,剧情没那么复杂,虽然也是多线条叙事,但一遍过后,基本剧情包括起承、转折和结尾是可以总结出来的。当然这里面也藏了编剧/导演的很多心思。

影片基本剧情就是:旷工的儿子放羊时失踪了,旷工回来找,寻找过程中和煤老板以及煤老板的律师产生戏剧冲突,而旷工本人是个好斗的哑巴,习惯用武力解决发生在身边的不公,儿子最后也没找到,煤老板只是因为违法开矿进了监狱。

上层的煤老板处于食物链顶端,表面上看是捐助贫困小学的慈善企业家,实则是养着黑社会、手染鲜血的掠杀者,狮子一样的凶心,让他把吃羊作为自己的乐趣。食物链顶层的贪婪与欲望,在影片中随处可见,不论是大口大口地吃羊肉、西红柿,还是形似山洞的狩猎包间,以及办公室里满屋子的动物标本与弓箭,都彰显着上层阶级血淋淋的原始欲望。

而底层的矿工就是那只羊,处在食物链的最底端,有的做个温顺的绵羊,有的挣扎几下也是徒劳,只要和上层阶级利益冲突,都是待宰羔羊、无处发声,谈何爆裂?

中层的律师是知法懂法的中产阶级代表,兔子般怯懦,表面体面,内在虚空,靠依附上层社会苟且活着,知道自己不该吃羊,但为了自己的利益仍然要吃。处在金字塔的中间,太多不确定的社会因素,让中产的基础并没有那么坚实,有时可能只是轻轻一击,就轰然崩塌。

食物链是一环套一环,电影是因果循环。村民因为出让土地,结果环境污染导致患病,卖地赚的钱治病又搭进去。煤老板用弓箭射死了小孩,结果射死小孩的箭头刺伤了他的腿。律师帮煤老板埋孩子,结果自己的孩子被人绑架。

那么孩子到底去哪了?影片虽没有明说,但通过最后饭店老板儿子的涂鸦猜测,那个煤老板就是杀害孩子的凶手,而那位律师竟是帮凶。

影片有点戛然而止的感觉,习惯了大圆满结局的我们,对这类开放式结局的电影内心充满了抱怨,因为导演最后没有给出观众想要的答案——石头没有落地,坏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

正义得不到伸张,只剩得抱着小羊的生病母亲坐在门口苦苦等候。

当然,用心思的导演不只讲了上下层阶级对抗的事,还有其中土地出让、环保、疾病、房地产等充满时代特色的话题。

其实该类型的影片看过狠多,比如贾樟柯的电影,一直就在记叙中国底层众生相,从《小武》、《站台》到《天注定》再到《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只是先声感觉《暴裂无声》导演忻钰坤对故事的处理更加精致、完整、扣人心弦。用犯罪悬疑的颜料借由多线叙事完成了一次对北方农村底层社会破败人文生态的白描。类型片夹杂的现实意义是强烈的人文底色和现实关照。

同样是讲社会底层和上层强烈反差对比的故事,台湾的《大佛普拉斯》更是充满现实又荒诞主义色彩,拾荒者和保安因为偷看老板的行车记录仪,而发现"有钱人的人生是彩色的",而且充满了见不得人的杀戮和交易,结果被老板发现后遭,拾荒惨遭陷害,而大佛里面却传来"通通"响声……

《暴裂无声》观影过后,无奈、愤懑、捶胸顿足、如鲠在喉,正义得不到伸张,自我也没有得到救赎,我们观影群众也没有出一口气,只留下连连叹息。

当下层普通劳动人民与上层有权有势、只手遮天的资本家们发生利益冲突时,如何自救?如何保全自己?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选择做顺民?那就是待宰羔羊,会被一刀刀凌迟;勇敢去抗争?对不起,那会死得更快更惨。

一连串问题在脑海里久久挥之不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