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女子树荫下等车被蜱虫咬头皮

  

  蜱虫取出后,能看到吸满了血的样子 蜱虫咬人后不撒口,只能手术取出■医院供图

  本报讯(华商晨报记者 王丽娜)沈阳的李女士在树荫下等车的工夫,被蜱虫咬了没察觉到,就是觉得头顶上有个小包,一碰就疼。次日起床后,感觉头疼,家人拨开头发发现,有个小虫子在头皮上,便带着李女士去了沈阳军区总医院急诊室。

  沈阳军区总医院整形外科主治医师孔旭提醒,蜱虫喜欢叮咬人的头颈部、腋下、腹部、腹股沟等皮肤偏薄的位置,叮咬后患者可能出现头疼、皮疹、发热等症状。一旦被咬,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自行在家摘除。

  女子头顶起包有点疼

  拨开头发发现被蜱虫咬了

  37岁的李女士家住在沈阳市浑南区。

  5月7日,李女士一个人在树荫下等车,附近有草有树,当天她没有任何感觉。次日一早,李女士起床感觉头顶有点疼,用手一摸,摸到个凸起的包,以为是头顶起了什么包块。直到5月8日晚上,疼痛仍未缓解,她找家人拨开头发仔细看了看,才发现一个虫子叮在了头顶。

  李女士的家人带着她赶紧去了沈阳军区总医院,接诊医生发现,李女士是被蜱虫咬了,需要尽快手术取下虫子。

  孔旭介绍,蜱虫不是“虫”,属于蛛形纲动物,也是寄生虫的一种。小小的蜱虫可以传播一百多种疾病。不吸血时,蜱虫小的像干瘪的绿豆一样大,甚至小如米粒;吸饱血液后,它就能饱满得像黄豆,甚至大如指甲盖。

  医生表示,蜱虫的口器分为两边的鳌足和中间的垂唇,可以看到放大的垂唇像倒钩,所以它可以牢牢地钩在皮肤上,也不会因为麻醉而松开,甚至蜱虫死了,这倒钩也不“松口”。

  两周内四例被蜱虫叮咬患者

  市民不要强行拔虫子

  5月22日,孔旭接受采访时介绍,尽管每年都会有被蜱虫叮咬的患者前来就诊,但今年“五一”过后的两周内,该科连续接诊四例此类患者,较往年相对集中,其中有一名还出现了发热、头晕、头疼的感觉。还有一名患者,蜱虫在身体上存活了一个星期才发现。

  “这四名患者均为成年人,都曾经在有草有树、温暖潮湿的公园、山地、草坪等处游玩停留。所以,提醒市民到类似地方游玩时一定要警惕蜱虫叮咬。”孔旭深知蜱虫的危害性,由于蜱虫身上带有致病菌,同时还会分泌一种神经毒素,被叮刺部除了会出现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外,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感染,最严重的就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种情况十分凶险,一般会有1~2周的潜伏期,发病后会使得全身凝血功能及多脏器官功能损害,甚至会造成死亡。

  因此,发现被蜱虫叮咬后,千万不要自行处理,要尽快就医。

  ■医生提醒

  蜱虫高发期

  被咬不要在家自行摘虫子

  蜱虫叮咬容易发生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常出没于草丛、树丛等潮湿、温暖的地方。人们郊游最好穿长衣长裤,或者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防蚊液,避免坐在潮湿的地方。医生提醒市民对蜱虫提高警惕。

  1.到野外游玩时,别去尚未开发好的风景区,尽量少去草丛浓密的森林野地,避免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

  2.最简便的防护是: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不穿凉鞋,脖子加毛巾,尽量避免皮肤裸露。

  3.暴露的皮肤喷涂驱虫剂。

  4.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回家后用杀虫剂浸泡,防止把蜱虫带回家。

  5.一旦被咬,尽快到医院进行治疗,千万不可以自行在家摘除。

  6.一旦发现被蜱虫叮咬,不要惊慌,更不要自己强行拔出虫子,否则虫子头颈分离,头部和口器会留在人体内,容易引起感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