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这两人在,雍正完全可以在康熙没有明确传位旨意的前提下,让张廷玉代写一份圣旨,盖上玉玺,再让隆科多在外以武力胁迫众皇子大臣当场承认其皇位合法性,造成既成事实。其实这点从后来雍正继位,众兄弟均不服就能看出一点端倪,显然康熙并没有当着众皇子、众大臣的面亲口传位给四皇子,不然,哪里容的下剩余的皇子质疑。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经过电视剧的一拍再拍,可谓家喻户晓。特别是针对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为著名作家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更是为人所熟知。

当然,其中也有不少历史谜题留给后人无限困扰。这里面最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就是:雍正的皇位是否是篡位得来的。

后人分析有三个疑点证明:雍正皇帝得位不正

民间演义小说中,雍正利用血滴子作为自己的依仗,篡改了康熙皇帝的圣旨,将皇位传给了自己。

而在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中,则言明康熙临死前是当真众皇子面亲口传位给雍正的,这么说来,雍正就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后人分析有三个疑点证明:雍正皇帝得位不正

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馆中,还有一份康熙皇帝传位于雍正的圣旨,似乎昭显着雍正皇位的合法性。

但后人分析,却发现有三大疑点,深深剖析这些疑点,反而让人觉得雍正心虚,得位不正。

疑点一,康熙是否当着众人面亲口传位给雍正。其实这点从后来雍正继位,众兄弟均不服就能看出一点端倪,显然康熙并没有当着众皇子、众大臣的面亲口传位给四皇子,不然,哪里容的下剩余的皇子质疑。

疑点二,如果康熙不是亲口传位给雍正,那这位四皇子是怎么窥得皇位的呢?这里面有两个重要人物发挥了关键作用,一个就是九门提督隆科多,一个就是御前翰林院士张廷玉。隆科多是康熙的小舅子,自然深得康熙信任,不然也不会授予九门提督这么重要的职务。张廷玉身为张英此子,名门之后,也是深得康熙信任。

然后这两人却在最后背叛了康熙皇帝,协助四皇子雍正成功篡位。

有人说可能会问,你有啥证据不?不需要啥明显的证据,就说一点就值得怀疑.。看看这两人在雍正继位后短时间内的变化就知道了。

后人分析有三个疑点证明:雍正皇帝得位不正

隆科多以庶子身份被雍正下旨继承了祖上的国公爵位,这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王朝,嫡庶有别,根本就难以像样,再有嫡脉的情况下,庶子竟然继承了家族的爵位。这还不算,雍正更是让隆科多在今后的奏折上加称舅舅隆科多,这可是了不得的荣耀,要知道上一个满清大臣敢在皇帝面前尊长辈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多尔衮。

张廷玉在雍正继位后也是了不得,地位立马蹭蹭的往上涨,直接兼了户部和礼部的尚书不说,更是恩赐其子,钦点了进士。

要知道,这两人在这之前可是康熙的心腹,怎么在雍正继位后就获得如此大的赏赐。所谓付出和回报成正比,如果没有擎天保驾的大功劳,怎么可能获得这么大的恩裳。

那到底是什么样的大功劳呢,不言而喻,对于刚刚继位的雍正来说,最大的功劳就是助他上位。

隆科多身为九门提督,在康熙弥留之际,完全掌握了内廷的武力,而张廷玉因为上年侍奉在康熙左右,在康熙晚年手不能提笔时,时常由康熙口述,其代拟圣旨,外臣完全看不出来是张廷玉执笔的。

有这两人在,雍正完全可以在康熙没有明确传位旨意的前提下,让张廷玉代写一份圣旨,盖上玉玺,再让隆科多在外以武力胁迫众皇子大臣当场承认其皇位合法性,造成既成事实。

疑点三,雍正有个同胞兄弟,就是十四阿哥,康熙生前非常宠爱他,更是下旨封其为大将军王,领大军在外征战。

可雍正继位后,却对这位同胞兄弟异常苛刻,剥夺了所有官职和权利,直接发放皇陵为康熙守墓。显然,就算是已贵为皇帝,雍正仍然忌惮这位同胞兄弟,更是显得其得位不正的心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