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蓝天白云,你是否感到嗓子不舒服?打开手机,APP上却提示有污染。仔细一看数据,“隐形杀手”臭氧悄悄取代人们熟知的PM2.5等颗粒物。

 

  环保 部2017年5月18日的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结果显示,18日至19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会出现一次污染过程,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可能达到中度污染,短时可至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为臭氧。

 

  检索媒体报道不难发现,2017年5月17日—18日,京津冀、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普遍为“轻度”到“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基本都是臭氧。在济南,2017年5月1日至17日有9天出现轻度污染、3天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中,除了8天为PM10外,其余9天均为臭氧。在成都,2017年4月,臭氧污染天数从去年的1天上升到5天,相较往年,今年成都平原地区都显现出了“臭氧污染出现得更早”的新趋势。

 

  有媒体报道,从2016年的监测数据看,全年虽然只有1天臭氧达到重度污染水平,但臭氧作为首要污染物的超标日占全年总超标日的32%。近年来,臭氧也一度在夏季稳居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染物之首。

 

蓝天下的“隐形杀手” 如何防治臭氧污染?

  蓝天下的“隐形杀手” 如何防治臭氧污染?

  5月18日环保部门通报,包括北京在内的京津冀地区,今天将出现一次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空气重污染过程。

 

  在天是佛,下地成魔

 

  臭氧成为了首要污染物让不少人疑惑,大气中的臭氧层能阻止紫外线,为什么又成了污染物?

 

  臭氧本是聚集在距地面20-35公里的臭氧层,是保护地球的卫士。但是,根据各国科学家的研究,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近地面大气中(对流层)的臭氧主要由光化学反应过程产生,即臭氧属于“二次污染物”。而近些年来,地面臭氧的浓度也在不断增长。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远航在《紫光阁》杂志2014年第12期上的一篇文章中提醒到,臭氧具有强氧化性,可使织物、纸张等发脆,使橡胶老化而降低强度。臭氧能与生物体系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酶中的巯基、氨基及其他重要的蛋白质发生反应,短暂暴露在高浓度臭氧中,会引起咳嗽、喉部干燥、胸痛、粘膜分泌增加、疲乏、恶心等症状;严重暴露会明显损伤肺功能,影响呼吸道结构,引起炎症,改变透气率,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就有专家称臭氧是“在天是佛,下地成魔”。

 

  上述文章还提醒公众,与PM2.5相比,臭氧污染更具隐蔽性,即使是晴朗的蓝天,特别是少云、无风的天气下,最容易出现臭氧污染。针对臭氧,目前尚没有明确的个人防护措施。

 

  戴口罩对阻挡臭氧几无用处,室内空气净化器同样几无建树,有些净化器本身还会产生臭氧,使用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一旦臭氧浓度出现超标时,应尽可能减少外出,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更应避免户外活动。

 

  魔性的EKMA曲线

 

  地面臭氧是怎么来的呢?除少量由平流层传输外,大部分是由人为排放的“NOx(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在高温光照条件下二次转化形成的。NOx主要来自机动车、发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排放;VOCs主要来自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的挥发等。

 

  因此,当二氧化硫超标,削减其排放就能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不能直接用于对臭氧的控制。学界认为,臭氧治理需利用EKMA曲线,通过控制臭氧前体物NOx和VOCs来控制臭氧。

 
蓝天下的“隐形杀手” 如何防治臭氧污染?

  蓝天下的“隐形杀手” 如何防治臭氧污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