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上海浦东图书馆3号厅,第156期“全国新书发布厅”活动中,新书《中国寻路者》的作者高渊与现场观众分享他的访谈故事,带领大家从书里书外不同维度,回望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征程,触摸时代寻路者的赤子雄心。


《中国寻路者》:24次访谈串起新中国70年历程


图说:活动现场 官方图

浓缩在《中国寻路者》30多万字里的,是一部新中国强国之路的缩微版“史记”。24次高端访谈中,有居庙堂之高的陈锡文、王新奎、高尚全和邵宁,有处江湖之远的郑永年、周其仁、张五常和王赓武;有在象牙塔中的陈佳洱、吴启迪和方汉奇,有经历媒体巨变的白岩松、张力奋、胡锡进和曹景行;“入世风云”和“东京归来”两章,对应了入世谈判和东京审判这两段浓墨重彩的历史。书中呈现的一幕幕重要往事,犹如长江大河般流淌而下,漫过历史的沟沟坎坎:陈锡文对“18亿亩耕地红线”的决不妥协,王新奎对上世纪80年代初汪道涵市长常在晚上召集年轻人开会的念念不忘,邵宁对“国企三年改革脱困”的殚精竭虑,一天发400个朋友圈的曹景行,……

受访者的人生,既是自我实现的过程,也是中国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侧影,他们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与波澜壮阔的国家命运休戚相关。他们在新中国70年摸着石头过河的建设进程中,贡献了胆识与智慧;他们的责任感与创造性,正是今天弥足珍贵的精神财产。

为寻找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之中国的足迹,致敬新中国70年巨变的推动者与见证者,聆听那些历史性时刻背后鲜为公众所知的故事,高渊在过去数年间,持续地寻找,细致地刻画。人物背后是历史,但宏阔的历史,却在《中国寻路者》中化为了作者温糯和软的访谈与书写。他虽心怀敬意,却用平视的目光,带着人性的温度,慢慢走进受访者的世界,打开他们的记忆之门,也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


《中国寻路者》:24次访谈串起新中国70年历程


图说:活动现场 官方图

“第一个是平视人,对大佬要平视他,还要平视底层的人民。看上去比你低的人也要平视他,更重要的是不仅平视人,我们还要平视社会,平视对社会的评判、平视社会的细节,我做任何的采访都希望能够跟对方平视的。”

“要像写故事那样写思想,像写思想那样写故事”的专业信条在这本书里体现。如果作者没有充分的积累、学养和见识,是不可能在受访者面前,拥有平等对话的机缘和底气的。

我们身处巨变的年代,每一天都在刷新历史,每一个维度、每一刻都值得被客观、真实、专业地记录。《中国寻路者》中不平凡的历史细节,可以留给后人理解他们未曾亲历的时代,也是一个媒体人为这个时代所能作出的一份贡献。

特邀嘉宾张玮以“馒头大师”之名“闻达”于网络,著有畅销书《历史的温度》系列。聊到采访高端人物的关键是“平视”、要注重细节,怎样巧妙化解采访中的小挫折,以及一篇好访谈到底具备哪些标准等等,不时让现场读者爆出笑声,却又陷入深思。

本次活动由上海新华传媒、上海浦东图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联合共同举办。(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