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此次起义,林觉民曾说:“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 林觉民牺牲时才 24 岁。

位于广州东山区先烈路、白云山南麓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是为纪念当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战役中牺牲的 72

位烈士而修建。墓园坐北向南,建筑规模宏大,气魄雄伟,占地面积 13 万平方米,有孙中山先生题“浩气长存”的牌坊式大门和纪功坊、黄花亭、石雕自由神像等建筑。

1911 年 4 月 27 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在广州举行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散落街头的 72 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黄花岗安葬。黄花即菊花,其傲霜节操,喻意英烈。石碑上篆刻着当时为国捐躯的烈士之名,此中除了拳拳报国之情,还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一封情动天下的凄美情书——壮士林觉民《与妻书》

1911 年 4 月 24 日夜,辛亥革命爆发前夕,有位青年,写下一封诀别信后,投身追求共和的黄花岗起义,从容赴死。他牺牲时年仅 24 岁,留下怀孕8 个月的妻子和5 岁的儿子。这位青年,就是被敌人誉为“面貌如玉, 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的林觉民。这封书信,就是传颂百年感人至深的《与妻书》。

这诀别书中字字句句,昔日情怀、点滴小事,都流露着林觉民与陈意映夫妻恩爱非常。这对追求新思想新思潮的恩爱夫妻却始于当时被新潮人物视为封建糟粕的家庭包办婚姻。林觉民之父林可珊在选择儿媳时, 是以人品、修养为优先考虑,家财和外貌其次。他为儿子看中陈意映, 重在其知书达理。亲家公陈元凯在广州官府供职,思想开明。

新婚燕尔,林觉民为了革命,毅然留书一封痛别爱妻。事后,妻子陈意映对他说:“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新婚伤离别, 但是并没有伤及两人感情。林觉民在日本留学期间,对妻子的思念与日俱增,曾在文中念及妻子,称她是“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也正是这段时期对妻子的深深的思念和浓郁的情感才使得《与妻书》一出就情动天下。

林觉民,1887 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寓意其翱翔于天地是他的雄心志愿。14 岁考入福建最负有盛名的全闽大学堂,他很快成为这所新式学校里最活跃、最受注目的学生。其父林可珊此时亦在全闽大学堂担任教习。

一封情动天下的凄美情书——壮士林觉民《与妻书》


这所学堂是戊戌维新时诞生,老师沈学监是清朝第一批留美生,常发表教育救国言论,对林觉民和他的同学们影响很大。

为了激发民众的革命思想,林觉民和同学一起成立读报所,其中收纳了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等小册子,订了《民报》、

《苏报》、《浙江潮》和秋瑾的《中国女报》等进步报刊,还说服父母在家中办女子学堂,教习女眷读书识字以及学习新思想。

才思敏捷的林觉民非常善于通过讲演来宣传革命思想。有一次,他在城内锦巷七星君庙参加爱国社活动,发表了题为《挽救垂危之中国》的演说。全闽大学堂的一个学监恰好在场,评价说:“亡大清者,必此辈也!”

1907 年,林觉民留学日本,进入日本应庆大学学习哲学,兼修英文、

德文。在这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成为第14 分会即福建分会的骨干成员。父亲林可珊听说同盟会中有不少革命党人,这位爱子心切的父亲多

次写信让他退党,说太危险。林觉民回信道:“大人所不安者,恐儿学非所用,将有杀身之祸,今习文科,文科主心理、伦理诸学,岂有学心理、伦理之人而得祸者。”但林觉民在大学里并不只是在学习心理和伦理学, 他翻译了一部《六国宪法论》;当康有为、梁启超在日本宣传君主立宪时, 他还写出了《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反对君主立宪,主张革命,实行共和。

一封情动天下的凄美情书——壮士林觉民《与妻书》

1911 年 1 月底,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了统筹部,策动广州起义。赵声、黄兴分别任统筹部的正、副部长。林觉民赴港总指挥部,黄兴见到他激动地说:“天赞我也!运筹帷幄,何可一日无君。”

从香港领命后,4 月初林觉民回到了福州家中。他几次想要告诉妻子, 自己欲舍身起义,但眼见妻子身怀 8 个月身孕,担心她无法承受,始终开不了口。

对于此次起义,林觉民曾说:“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还说:“今日同胞非不知革命为救国之手段,特畏首畏尾未能断绝家庭情爱耳。”他想以自己舍弃身家性命的方式,感召国人,奋起革命。

4 月 24 日晚上,林觉民独自在灯下给父亲和妻子写诀别书,涕泪满襟, 直至天亮。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从这封《与妻书》中我们看到,林觉民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面对生离死别虽然悲伤,却悲而不戚、悲而不哀,没有平常男女那样悲悲切切、哭哭啼啼,而是满怀悲壮、大义凛然,“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气度、高尚情操和宽广胸怀,令人肃然起敬,必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

1911 年 4 月 27 日下午 5 点半,黄兴率领的青年起义军手拿武器冲进广州总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早已闻风而逃,起义者举火焚烧总督署后, 与水师提督李准亲率的卫队展开激战。林觉民被流弹击中腰部,满身是血。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受伤后改装出城。

两广总督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审问林觉民。遍体鳞伤的林觉民从容不迫,他不会广东话,就用英语作答。他侃侃而谈,纵论世界形势和革命道理,奉劝满清官员革除暴政,尽早建立共和政体。

李准认为他所言有理,下令去掉镣铐,搬来椅子让他坐下讲。后来林觉民虚弱难言,李准为其准备纸笔。林觉民想要呕吐时,李准亲捧痰盂到他面前,林觉民起身道谢。张鸣岐的一个幕僚见状感叹说:“惜哉! 这人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如雪,真奇男子也。”张鸣岐立即训斥: “好人才留给革命党,为虎添翼,那还了得?”

行刑时林觉民面不改色,从容赴死,大笑曰:“吾今日登仙矣。” 林觉民牺牲时才 24 岁。由于非常年轻,他关于共和思想的论述较少,

只有《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等少量文章,但是他用他的行动充分体现出来了,那就是:生命与爱情,皆可为共和抛。

林觉民去世一个月后,陈意映早产。两年后,他终因思念过度郁郁寡欢而终,年仅 22 岁。林家人后来就把祖宅卖了去乡下避难,祖宅买主叫谢銮恩,很多人知道林觉民有个侄女叫林徽因,却极少有人知道,搬进林家祖宅的谢銮恩的孙女叫谢婉莹,笔名冰心。这家人一直很精心维护林家老宅,以示对于林觉民烈士的敬意。

林觉民的《与妻书》,情动天下人。

《与妻书》里的很多名言,在北洋时期传诵一时。该书中有两句最知名的话:

“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 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百年后的今天,这两句名言忽然在网络热传起来,这也许是百年前为理想殉道的林觉民所没有想到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