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自行车老品牌上海永久入局共享单车,推出了“永久智能车”,以高技术壁垒优势率先杀入细分市场,以图领跑共享单车下半场。不少网友表示:勇气可嘉,但来的有点晚了

共享单车在经历长达两年的“烧钱大战”之后,终于开始沉寂下来。伴随着小蓝、酷骑、悟空、町町单车等共享单车企业陆续倒闭,代表着共享单车的投资热度渐渐消退。但是日前又有一家企业进入共享单车行业,它就是上海永久自行车厂。

在摩拜和ofo相继出海、国内监管日益趋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出现倒闭、转卖的情况下,上海永久自行车却推出智能单车项目,即电踏车,以高技术壁垒优势率先杀入细分市场,以图领跑共享单车下半场。

不少网友表示:勇气可嘉,但来的有点晚了。

不打情怀牌,打科技牌

谈起上海永久,估计是很多人儿时的回忆——上海永久自行车和手表、缝纫机并称20世纪70年代的“三大件”,上海永久这四个字就是一段情怀。

上海永久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自行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40年,它是中国最早的自行车整车制造厂家之一,至今已有77年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它作为最大的国有自行车厂,为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永久研制了统一全国自行车标准、规格的标定车,又开发了中国第一代660MM轻便车、载重车、赛车及电动自行车、LPG燃气助力车等产品。

作为国产自行车行业的巨头,永久入局共享单车看起来顺理成章,但从入局时间上看,永久显得有些滞后。经过一年的厮杀,共享单车行业已经形成了摩拜、ofo两大公司对垒,二线品牌各凭差异化方案突围的时期。简单的说,这个行业已经度过了最初的高速成长阶段而进入了行业洗牌期,因此永久智能车不再具有先发优势。

在这个情怀被用烂了的年代,上海永久似乎并没有大打情怀牌,而是根据自身自行车厂商的优势,给旗下的共享单车“定制”了很多特别的东西。目前上海永久共享单车有红白和黄白两种颜色,开锁方式也提供了两种,一是传统的扫码获取密码开锁,二是新颖的通过蓝牙连接车锁,经过“摇一摇”就能开锁,这两种开锁方式是既拥有了小黄车的优势又综合了摩拜的优势,可谓是集大成制作。

车身配置上,上海永久还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车筐充电设备,可以通过充电设备为手机充电,这既是有共享单车的通行功能,又有共享充电宝的生活便利设施,可谓是一举两得。同时,结合现在共享单车乱停放的现象,其推出了“电子围栏和+空中停车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用户乱停放的问题。

事实上,作为自行车厂商,它本身就处于供应链的上游,在产品制作、装配、更新升级以及用户的研究上要更具优势,唯一缺乏的就是互联网行业基因,首推10万辆虽然相比摩拜和ofo的百万千万级别差距很大,但是其产品成本在削减了部分渠道成本后相比摩拜和ofo要更低,再借助行业的“情怀”口碑,营销成本相对较低。

原来你是这样的电踏车?

永久入局共享领域为何会瞄准电踏车项目,这与电动车有哪些区别?

在永久看来,随着国内监管日益趋严、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出现倒闭、转卖的情况,自行车和电动车都不再是最优的市场选择。

电踏车与电动车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归属于中路集团的上海共佰克(永久电踏车)副总裁黄铭峰说,电动车和电踏车的区别在于,电踏车没有转把,不能做到零启动和纯电力骑行,电踏车借助于脚踏传感器,根据辅助电机和电池电力,在骑行过程中给骑行者一定助力,让用户骑的更轻松,当脚不踩时,电机不输出,车子无法移动。 对比电动车,重量更轻,也更容易操控,安全性更高。

在国内,电动车一直广受欢迎,电踏车却相对陌生。事实上,早在1993年,日本就有了电踏车。据相关数据统计,中国近两年向欧美、日本出口的电踏车以每年分别20%、30%的速度增长。2016年,法国电踏车相比2015年增长30%,达到134000辆;荷兰的电踏车占其自行车总市场销售比例的29%;德国电踏车更是占其自行车市场销售比例的35%;美国自行车出行量增长25%,超过2800万次。但在中国,因为非标电动车日益泛滥,价格便宜,可以载重物,速度又快,挤压了电踏车的成长空间。

从摩拜和ofo目前曝光的车型来看,他们也更认可电踏车的发展。今年8月,交通部和工信部分别发文提出,将电踏车纳入绿色出行的支持产业,文中指出,“电踏车作为“人力+电助力”混合驱动的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电动自行车,对于发展绿色交通具有积极作用。并表示会尽快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为电踏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事实上,目前的共享单车多适合用于3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而3~10公里骑行公里的“中短途出行需求”具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同时,相比自行车,用户对电踏车的付费意愿也更强。将共享单车的出行距离从1公里拉长至10公里,在摩拜与ofo战绩焦灼之时,永久智能车适时推出电助力共享单车,以“技术+产品”形成的错位竞争优势,切入了“10公里出行”的细分市场,

有评论者认为,未来共享单车市场将不再是单纯盲目地跑马圈地,“细分化”和“科技升级”将成为未来竞争的关键词。

但共享电踏车是否会步共享单车后尘,变成赢家通吃的游戏?对于这一领域而言,摩拜、ofo这些老玩家更有优势,还是垂直于电踏车的永久更有优势?

不巧的是,正当永久准备大规模推广产品上市时,上海颁布了共享单车禁投令,要求企业暂停在上海新增投放,因此直到今天永久智能车还只存在于上海浦东新区一个区。

中路集团总裁兼永久电踏车CEO周文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的步伐是慢了一点,但我们具有完整可靠的电踏车运营经验、很强的物联网与产业基因和清晰的财务模型,且共享单车踩过的坑给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也许,这也是其他入局者所想的。

来源:《文史博览·人物杂志》

文| 吴嘉禾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