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聚焦海安公安:大案破得快,小案破得多

原载:《人民日报》等数十家媒体网站

海安市公安局新闻中心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

今年来,海安公安破获刑事案件、抓获嫌疑人数,同比去年上升13.6%、14.7%,成绩的背后是海安警方探索类案侦查机制,建强专业队伍取得的成效。

连日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江苏法制报、扬子晚报、江南时报、新华网、凤凰网、腾讯网、网易网等数十家媒体和网站集中宣传报道海安公安。

海安公安微警务将分期推送媒体对海安公安的连续报道。

“破大案树形象,破小案赢民心,不管大案小案,都得有人盯。”海安市副市长、公安局长葛志祥说,循着这样的思路,2013年以来,海安市公安局进一步整合刑侦警力资源,转变侦查模式,组建“类案侦查专业队伍”,承担全市重特大、系列性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

实践以来,海安各类刑事案件侦破效率一直处于南通市前列,实现了“大案破得快、小案破得多”。

建类案侦查专业队

大案小案都有人盯

“对于老百姓来说,案件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发不发生、破没破掉。”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马晓剑说,有件事情他至今仍记忆犹新。2013年6月,海安镇某餐馆发生一起抢劫案,一陌生男子抢走了2200元现金和一部手机。接到报警后,马晓剑和战友们迅速侦查锁定犯罪嫌疑人并成功抓获。抢劫案快速破获,网上出现的一则帖子却让马晓剑觉得面红耳热,“抢劫案这么快就破了,那我被盗的电动车怎么就找不到?”

DNA实验室里民警进行痕迹检验

当时,海安的刑事案件侦查工作还是采用的传统责任区中队模式。“责任区中队作为一个独立单位,日常的值班、事务管理等工作牵扯了大量警力。”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教导员储建华说,各中队各自为战,侦查手段、资源分散,大大降低了案件查处力度和效率。

曾在责任区中队工作多年的刑警曹德军深有体会。“在责任区中队的时候,什么案件都要管,工作中自然就出现了什么案件急,先办什么案件;什么案件好办,先办什么案件。”曹德军说,这就导致一些小案、侦查条件不好的案件没人盯、易拖延。

2013年下半年,海安市公安局党委商定,对刑侦部门原有内设中队和3个责任区中队进行警力重组,建立4支类案侦查专业队,分别为打击重大犯罪(扫黑除恶)专业队、打击入室盗窃专业队、打击街面犯罪专业队、打击诈骗犯罪专业队。每支专业队警力配置为8人,集中办公、统一管理。今年6月,又新建禁毒查处和打击涉枪犯罪两个专业队。

案发现场采集痕迹

“以前,眉毛胡子一把抓忙不过来,到专业队后,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知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马晓剑介绍,专业队没有值班接处警、中队日常事务管理等工作,警力全部充实到侦查破案中。专业队的警力只有原先责任区中队的一半,但打处成效却是原来的双倍或更多。

“不怕案子破不了,就怕案子没人盯。”海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季峥嵘说,专业队成立后,还量身定制了类案侦查“刑侦工作平台”,实现了“小案有人盯、有人管,大案合力攻、快速破”,做到案件侦查资料“一案一档”,整合侦查、技术等信息资源。各专业队的侦查、基础工作等情况在平台中全面体现,便于实时掌握案件侦查情况,适时跟踪监督。平台还根据各类案件的性质不同,制定菜单式侦查内容,规范侦查模式和要求,从而提高类案专业侦查水平。

链条式打击职业犯罪

部分类案在海安“灭绝”

“我们过去是就案破案,成立专业队后,都是针对某一类职业犯罪实施链条式打击,破一起抓一窝。”打击诈骗犯罪专业队副队长张进说,他这个专业队成立以来,已捣毁诈骗团伙28个,抓获诈骗嫌疑人405名,破获各类诈骗案件589起,追回赃款5000余万元;通过紧急止付系统成功劝阻14起案件汇款,为群众挽回损失420余万元。

民警退还涉案财物

2017年9月,海安市城东镇7个安置房小区连续发生多起盗窃电动车案件,累计盗窃电动车20辆,涉案总金额达4万余元。“嫌疑人相当狡猾,作案现场留下的线索很少。”打击街面犯罪专业队刑警韩宇介绍,当时案件便交由他所在的专业队侦办。

专业队分析,嫌疑人9天偷了20辆电动车,肯定要销赃,而且很可能有同伙。于是,他们一方面利用前期基础工作建立起的海安电动车微信群征集线索,另一方面对全市卡车、货车司机自发组织的拉货点进行逐一排查。一位货车司机反映,9月15日至17日,一名男子连续3天到处找人运电动车去南通市区,该货车司机帮其运送了4辆。至此,嫌疑人于某浮出水面。于某落网后交代,其通过网上二手平台联系两名收赃人,然后将偷来的电动车运到南通当面交易。在于某配合下,收赃嫌疑人孙某东和张某才被抓获归案。

查获被盗电瓶车

“专职高效,精准打击,不断彰显类案侦查效益。”葛志祥介绍,类案侦查专业队成立后,集中力量破系列小案、破民生案成效明显。实物平分诈骗、盗窃车内物品、技术开锁盗窃、废铜调包诈骗、爬楼入室盗窃、盗窃电缆等高发案件,在专业队的强势打击之下,这类案件的发案率急剧下降。打击入室盗窃专业队通过持续加大打击力度,流窜作案嫌疑人抓获率超96%,跨地域流窜入室盗窃类案件基本“灭绝”。

近年来,海安持续保持“发案率下降、破案率上升”的良好局面,连续12年荣膺全省平安县称号。2014年度、2015年度社会公众安全感群众满意度全省第一;2017年度社会治安满意度和公安队伍满意度全市第一。2017年5月19日,海安市公安局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局”。

专业人做专业事

涌现一批破案尖兵

张进从警10年,如今是打击诈骗犯罪专业队副队长,也是公安反诈系统里小有名气的“专家”,他总能在海量、庞杂、杂乱的数据中 理出有价值线索,为侦查指明方向。张进经常半开玩笑地说,“我是被诈骗犯们‘逼’出来的”。

2017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9日期间,海安市雅周镇女子汪某在微信上认识一杨姓男子,对方自称在上海做房地产生意,想找人生孩子,事后会有一笔50万元的补偿费。汪某信以为真,被要求和对方的律师联系,最终被骗走48000元。

这是一个“重金求子”类诈骗案的变种。张进接手后将此类作案手段原发地列入侦查范围。果然,嫌疑人正是藏身于此,而且有“重金求子”诈骗前科。今年2月4日,嫌疑人徐某某落网,经查实其共诈骗4人,涉案金额近20万元。

民警清点查获的赃物

“不是每个刑侦民警都是科班出身或是专业对口的,我们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不断去跟踪培养。”海安市公安局政委章群峰说,成立专业队后,该局有针对性地对专业队队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组织民警参加公安行业系统专家授课学习;定期邀请各大网络平台为侦查员专题辅导,多方面解决民警在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推行 “刑侦大讲堂”制度,每月每个专业队选择一起案件,由主办人上台讲演办案流程及办案过程中遇到的细节问题。

“我们以前是‘杂而不专’,现在有了专业侦查方向,大家更愿意钻下去。”打击街面犯罪专业队队长马驰向苏苏讲述了其破获的一起系列砸车窗盗窃车内物品案件。短短两天,16辆车子被砸,涉案价值近十万元。嫌疑人十分老练,传统侦查手段获取的线索很少。

押解犯罪嫌疑人

怎么办?马驰和战友们静下心细致研判,刻画出了嫌疑人犯罪心理画像:一名男性嫌疑人;可能系有钳工技能的人,因其作案工具是一头尖利一头钝重的自制破窗器;本地人可能性大,因其有时步行作案,有时电动车作案,且作案后逃跑线路总能有意无意避开监控拍摄;嫌疑人对别克凯越车辆有特殊情感,其作案的车辆中该车型占比高达90%。根据“画像”,马弛带人迅速开展走访排查,终于将藏匿于某企业做工的嫌疑人吴某成功抓获。

近年来,海安市公安局刑警大队涌现出马晓剑、曹德军、张进等12名破案尖兵,在全省全市业务比赛中有26人次夺得优异成绩。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