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去年挟着庞大的市府资源,加上绿营“执政”不利,韩国瑜“手下留情”,“公投绑大选”导致年长选民放弃投票,绿营选民弃姚保柯等客观因素,最终以3567票惊险连任。但侥幸过关的柯文哲,选后仍自我感觉良好,自认是全台“最大咖”,不仅否认有“弃保效应”,还趁势推出“柯家军”陈思宇投入“立委”补选,形同与绿营彻底撕破脸。

柯文哲敢这么做,是有底气的。因为大同与士林选区是全台北最绿的地方,而他却在那里分别拿下了45%、41%的高票。因此,柯文哲评估这次“立委”补选还能复制市长选举时蓝绿白“三脚督”的局面,结果却踢到了铁板。

陈思宇承接父亲陈建铭(台北市议员)的班底,顶着“柯家军”光环,还有柯文哲派出的台北市府团队鼎力相助,最后仅拿到12%的得票率,无疑再次证明柯文哲的这届市长就是“捡来的”!

2014年“九合一”选举时,柯文哲因绿营的礼让加上当时台北市民“讨厌国民党”而当选。但仔细观察柯文哲第一个四年,一开始主要是“打弊案”,但都无疾而终,到了任期的最后一段时间,柯文哲更是只剩搭公交车、吃便当、与蔡当局对呛等个人戏码和一座不知该如何处理的“大巨蛋”。因此,柯文哲仅以3567票险胜连任,也说明了台北市民对他好恶参半。

此外,去年选举期间柯文哲推出的“柯P认同卡”应者寥寥,打着“柯P支持”的公交车广告虽然全台趴趴走,但结果仅四人当选。柯文哲虽然拥有全台高人气,却不能产生外溢效应,这也导致打着“白色力量”和“柯家军”旗号的陈思宇惨败。

但这次“立委”补选中,国民党候选人陈炳甫的表现却是可圈可点。在补选的最后关头,高雄市长韩国瑜突袭台北,出面为陈炳甫辅选,最后陈炳甫仅小输何志伟7059票。在绿营大票仓还能拿到4成的得票率,虽败犹荣的陈炳甫再次证明了“韩流”不容小觑。

那么,柯文哲和韩国瑜同样是“网红”型政治人物,为什么“韩流”可以从南窜到北,而“柯P效应”却无法外溢呢?

柯文哲和韩国瑜都是以另类选战手法胜选的。柯文哲的成功证明民众热切期待蓝绿停止恶斗,韩国瑜的胜选显示民心期盼两岸停止对抗,全力拼经济。

“九合一”选举后,韩国瑜果然开始拼经济,花了25天时间就把500吨、价值2200万元(新台币,下同)的高雄农渔产品卖到了福建平潭,开通了一条仅9个小时路程的运输黄金线。台湾商总理事长赖正镒更是带着458名大老板抢滩高雄,制定出投资1000亿元,创造5万个工作机会的蓝图。

而柯文哲呢,选后却在得意洋洋搞政治,不仅和绿营撕破脸,还发言抢夺蓝营选票,甚至喊出要组党,意图问鼎2020。但另一方面,台北东区日趋没落,饭店、服饰业接连关门,连老字号的江浙菜名店永福楼都受不了长期亏损和房租压力吹起熄灯号,林林总总的不景气,让人感受到台北的冷清。

结果如何,自然一清二楚。对于“柯家军”陈思宇在“立委”补选中惨败收场,柯文哲28日表示,这就是要思考一下,没有政党,基层动员相当困难,但是组织战也不是一天、两天,甚至一年、两年就可以做起来的,没有这么容易。

玩政治当然没有那么容易,但柯文哲的失败真的是因为没有组党?2018“九合一”选举,无色经济选民崛起,他们期盼两岸化解对立,为台湾找出新路,为经济注入活水。如果柯文哲能抓住无色选民厌恶蓝绿互斗、希望两岸和解的倾向,提出足以取代蓝绿的两岸政策新主张,他仍然有机会在蓝绿夹击下,杀出重围。但柯文哲如果只是小打小闹、半遮半掩试水温,坐等蓝绿提名确定后,再衡酌是否参选2020,那又与普通政客何异?

“韩流”崛起后,柯文哲几度吹捧韩国瑜功力深不可测,还怀疑他是不是捡到了“韩功秘笈”,却被韩国瑜以“政治语言、唯真不破”8个字妙回。看来,此次试水失败的柯文哲,若想要把自己的“空气票”变成实实在在的选票,真的要好好咀嚼一下“唯真不破”这句箴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