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的端午假期

恰逢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6月7日、8日北京民俗博物馆在馆内

举办“和满京城 奋进九州”

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

并携手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教育辅助中心

举办2019东岳·芳草第六届非遗嘉年华

为首都市民及游客献上一场传统文化盛宴

“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邂逅端午

01

传统民俗再现 重温节日记忆

为了营造出浓浓的节日氛围,也为了展示更真实更有味道的节日图景,每年博物馆都会结合节日进行复原场景陈列。今年也不例外。游客们走进博物馆,桌案上摆放的桑葚、樱桃、粽子、五毒饼等节令食品,还悬挂了菖蒲、和艾草,微缩的端午场景和这些标志性的节日符号一下将人们带到了过去老北京人过端午的回忆中。

活动现场,还组织了画王老虎,斗百草,系长命缕等传统民俗体验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现场气氛热烈,博物馆里处处都洋溢着端午的节日气氛。

02

包粽子大赛 “裹”然出“粽”

“将两张粽叶叠加,折叠成漏斗状,再舀上一勺糯米,加到粽叶中……”作为标志性节令食品,粽子是端午节的重要内容,游客依然可以用博物馆免费提供的苇叶、江米、小枣等食材,亲手制作出老北京传统风味的粽子。

6月7日上午,来自朝外街道各社区的50多位代表在瞻岱门前进行了包粽子比赛。随着裁判的一声令下,比赛正式开始,大家包起粽子来有模有样,折叶、填米、放料、扎线等一道道工序有序进行,一张张普通的粽叶在她们手里很快变成了一个个漂亮的粽子。大家其乐融融地忙活着,笑容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

03

端午习俗展 彰显文化魅力

此外博物馆西路举办《端午习俗展》,通过展出端午节的节日由来、历史渊源、风俗习惯等板块,深入、全面、细致地挖掘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文化魅力,凸显传统民俗节日内涵。

老北京的传统民间体育活动、儿童玩具至今留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在传统民俗节日里成为儿童必不可少的一项喜闻乐见的游艺项目。今年还为观众准备了踺子、空竹、跳绳、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七巧板等民间体育器材和玩具,供游人体验玩耍,使传统民间体育、智力玩具等娱乐民俗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实际传承。

04

非遗项目展现节日文化内涵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围绕这一主题,活动主办方尝试将传统节日端午和非遗项目紧密结合,推出了一系列的活动项目供孩子们尝试体验,实现了非遗项目的有机融合,让孩子们真正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了解老北京人过端午的方式,重拾端午佳节情趣。

本届非遗嘉年华活动共分为“互动体验区、动手制作区、猜谜互动区、端午专题区”四个板块,包括剪纸、毛猴、拓印、京绣、布艺、扎染、吉祥结艺、拉洋片等27个项目遍布活动现场。动静结合、声色辉映,各个领域的专家老师,用最正宗的传统文化技艺打动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05

不忘初心 粽香端午情

党员干部主动亮明身份,佩戴党徽投身到为群众服务的一线:有序组织游客进馆、热情接待观众参观体验、细心做好后勤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等。精彩的活动设计、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细致入微的服务保障,赢得了中外游客的一致点赞。这次活动是我馆党支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次实践,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不仅可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博物馆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同时也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拉近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距离,认真履行党员职责,密切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服务社区,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据统计,有来自北京市各区县的小小民协会员、朝阳区的中小学生代表、非遗专家学者及来自社会报名亲子家庭共计3000余人次参加此次嘉年华相关活动。

今年端午节活动期间,北京民俗博物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社会各界机构联动,实现优势资源的互补,将文化品牌活动做大做强,让游客们、尤其是学生们通过文物展览、场景复原、动手体验等多个环节,在传统古建筑中感受传统节日气氛,传承非遗项目,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