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多数人还认为它是低俗的地摊文学,就连作家自己都不愿意公开网文作者的身份”朱双艺说,能长期在网络文学领域做下去,并保持一定的名气和阅读量的作者,都具备着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且大多都由传统文学转型而来,对于内容的把控十分严谨,同时随着政府对网络文学的大力监管,不仅给读者营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空间,也给予网落文学稳定的发展。“目前贵州从事网络文学的仅1000人左右,这和其他省相比基数较低,相对能孕育出有影响力的网文作家也有限”究其原因朱双艺分析道,网络文学与互联网的发展紧密关联,在互联网的普及上贵州相对大城市要滞后两三年,因此对网络文学领域的探索也稍有延迟,其次就是社会对这个行业的普遍误解。

近几年,《琅琊榜》、《何以笙箫默》、《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影视作品的推出,无论是口碑、粉丝基础、制片质量等等都是电视行业制片以来最趋近于观众口味的作品。在它们中,由网络文学改编而成的占了很大的比重。从1998年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算起,网络文学已然走过20年历程。

在网络文学迅速发展的今天,贵州网络文学又是一个怎样发展状态呢?记者有幸采访到贵州省黔南州作协副主席、职业网络文学作家朱双艺,凭借他11年的网文写作经验,来和大家聊一聊贵州在该领域的发展。

一本就入“坑”从传统文学转向网络文学

“1995年前后都是在给杂志写稿,2008年无意间购买的一本网络小说,让我彻底对这个全新的文学领域产生了兴趣,它们天马行空的想象、直白的语言、精彩的故事让我着迷,渐渐的也开始尝试着自己去写一点网文”朱双艺说。

网络文学20年 贵州网文作品也很“硬核”

朱双艺网文作品《民国诡案录》

但是传统文学所推崇的对语句的推敲琢磨与网络文学的特点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也让刚入网文行的朱双艺很难适应。“更多的是受到了传统文学思想的限制,不自主的偏向于遣词造句、修饰和语法上”朱双艺认为,网络小说侧重于对内容结构的搭建,用直白简洁的语言为读者讲述精彩的故事,不会对不必要的场景和人物做过多的描写。“网络文学放在过去就像是白话小说,在内容的呈现上,也不会像传统文学一样对社会问题有太多的深度挖掘”朱双艺说。

原来这些“硬核”的网文都出自贵州作家之手

贵州从事网络文学创作的大神级作者其实不少,朱双艺就是其中之一,笔名墨绿青苔,是活跃各大网络文学网站悬疑小说领域的大IP,其《民国诡案录》曾获得2016年度全国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在历史架空领域,由笔名晴了的贵州都匀网络作家段存东写的《调教初唐》,从2007年9月开始更新至2008年11月完结,在起点中文网上共收获了166.39万总推荐,9.0分的高评,还有因电视剧《花千骨》而为人熟知贵州铜仁籍作者果果,也以《花千骨》获得400万元的年度版税……

网络文学20年 贵州网文作品也很“硬核”

朱双艺网文作品《心理有诡》

在网络文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贵州网络文学发展,虽有朱双艺、笔名为“滚开”的何庆丰、段存东、孙源苑、曹伟以及笔名为“南无袈裟理科佛”等颇具影响力的黔籍网文作家,但贵州籍的网络文学创造者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在国内似乎还稍逊一筹。

给贵州网文作者一个“家”

“目前贵州从事网络文学的仅1000人左右,这和其他省相比基数较低,相对能孕育出有影响力的网文作家也有限”究其原因朱双艺分析道,网络文学与互联网的发展紧密关联,在互联网的普及上贵州相对大城市要滞后两三年,因此对网络文学领域的探索也稍有延迟,其次就是社会对这个行业的普遍误解。

“大多数人还认为它是低俗的地摊文学,就连作家自己都不愿意公开网文作者的身份”朱双艺说,能长期在网络文学领域做下去,并保持一定的名气和阅读量的作者,都具备着文化底蕴和文字功底,且大多都由传统文学转型而来,对于内容的把控十分严谨,同时随着政府对网络文学的大力监管,不仅给读者营造一个健康的阅读空间,也给予网落文学稳定的发展。

对于贵州网络文学接下来的发展,朱双艺希望能尽快给予贵州网文作家群体一种归宿感,能有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吸纳更多作家的加入,集中力量增强贵州在该领域的影响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