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开学季开始了,一部分孩子已经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一年级了,开始了新的人生篇章,在这希望所有一年级的孩子们都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阅读是伴随我们一生的行为,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但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要面临的一个关于阅读的问题,就是需要从有图阅读跨越到文字阅读了。我们从事绘本馆的早期阅读推广人,经常会跟一些家长交流到一个问题“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很喜欢看绘本啊,但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小学一年级后,却慢慢地变得不爱看书。” -- 这是为什么呢?

的确,“爱看绘本不等同于爱看书”,幼儿的阅读从有图转到纯文字,存在着一道坎,而要迈过这道坎,需要一些合适的锻炼方法。

在学龄前阶段,我们作为早期阅读推广人,是不建议孩子提前专门去学习文字的,早期阅读主要是为了打开孩子的想象力思维。爱因斯坦关于想象力是这么说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然而过早认识文字,学龄前幼儿在阅读中,往往会忽视图画,而更关注文字,这样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发展。举个简单例子,当孩子在看一本绘本时,书中出现了一个水果图,它既像苹果又像梨,还可能像一个大李子等等,当孩子在看图阅读时,他的脑海里就可以有很多很多他认为这个图是什么的水果,这时候想象力就得到发挥和锻炼;而如果一个孩子已经懂得 “苹果”两个字,那么这个孩子一看到,就懂了,这是一个苹果,这时候他对图的想象力就已经被文字局限住了。在阅读上,懂得“苹果”这两个字的孩子要比不懂字的孩子就少了分阅读的乐趣。

但当孩子升至小学一年级阶段后,纯文字的阅读就逐步开始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孩子去认识文字了,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也越来越认识更多的汉字,但认识了文字是否就意味着孩子看得懂书了呢?非也!阅读障碍表现的其中之一就是,读者都认识阅读内容的文字,但读过后,在脑海里没留下任何信息,更不知文字词组句子组合出来的意思。这种阅读障碍的表现,不仅仅是在小孩子身上的出现的现象,而是存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读者。

那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阅读障碍的表现呢?从根本上来说,就是阅读力不够的表现。阅读力是一种能力,可以把阅读内容通过某种传递方式(或视觉,或听觉,或触觉,或嗅觉)在脑海里形成阅读内容的意象。读者脑海里产生不了意象,就不是有效的阅读行为。例如一个句子“小马背着一袋面粉过河”,如果读者在脑海里产生不了这个画面--意象(这是一种一闪而过的意识上的呈现,不是可以通过描述来说明应该要出现一个什么样的画面),那么他就会读不懂这个句子,但是这10个文字读者都是认识的。小马-背着-一袋-面粉-过河,这些词都是有效信息,任何其中一个关键词在读者脑海里转化不成意象,都会有可能造成对这条句子的理解错误,例如当读者读到小马时,脑海里产生不了小马的意象,当文中出现了小马小鹿小驴小象等其他相似的动物时,读者就会对阅读内容产生混乱,读到最后,他就不会知道是谁背了面粉过河这个信息。当某一条句子理解出现偏差,就会造成阅读信息中断,就会影响整篇阅读内容的前后推理,最后就什么也没看懂。

现在我们可以回到刚开始的问题了,为什么孩子喜欢看绘本,但却不能有效过渡到阅读纯文字。这是因为,绘本是通过图文结合来推动阅读内容的发展,小读者可以通过插图理解到“小马背着一袋面粉过河”这件事情,他可以把插图的信息在脑海中得到有效的转化,所以他可以很好的把阅读进行下去。而当没有插图时,文字阅读在读者脑海里产生了偏差,阅读进行不下去,读者就会失去对阅读的兴趣。

这时候,会有家长有疑问,照你这么说,现在看绘本,将来不看图了,还影响到纯文字的阅读了,还不如现在就锻炼他看纯文字的书,不看绘本了!

要不要继续看绘本,这是肯定的,是要!我们家长必须要明白,学龄前幼儿纯文字的阅读锻炼对孩子将来的阅读不会有很好的帮助,只会局限孩子的想象力发展;而造成阅读障碍的根本不是图,而是阅读力。看绘本,孩子的想象力得到锻炼与发展,而想象力本身就是阅读力构成的其中之一,多看绘本就是提高阅读力的一种手段。

孩子面对纯文字阅读时,不管之前看绘本的多少,都躲避不了由图阅读过渡到纯文字阅读这个坎。那如何才能有效地迈过这个坎呢?孩子们需要通过一个合适的方式去加以锻炼,就会很好地跨过这个坎。而多看绘本的孩子比少看绘本的孩子跨过这个坎会显得更轻松。

前文说过,造成阅读障碍的根本在于阅读力不够,而阅读力不够表现在不能把阅读内容有效转化成意象,那么要解决阅读力不够,我们就需要提升把阅读内容转化成意象的能力。

日本著名早期阅读推广人山本直美指出,孩子要迈过由图阅读跨越到纯文字阅读,一个非常有效的锻炼方式就是进行有声阅读。

有声阅读也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幼儿非常重要的阅读方式之一,通过声音把阅读内容在脑海里转化成意象,从而提高阅读力。

为什么我们在学校朗读时,要孩子大声地去读呢?就是因为听觉要比视觉对大脑产生的意象更加有效。事物的认知 -- 即对物体的定义,孩子从声音的认识要比文字的认识来得更早。举个简单的例子,“苹果”(文字)-ping guo (发音) 和苹果的物象,孩子2岁的时候,你跟他说“拿一个苹果给我” ,孩子可以正确地从各种水果中拿出苹果给你,这是因为孩子对“ping guo"这个发音已经认识,但对”苹果“这两个文字,孩子要到5-6岁之后才会认识。就是说“ping guo" 这个声音对应的物象要比文字对应的物象,在孩子的大脑中认识要早三年,而且是最早刻录在大脑记忆中的,是最原始也是最深刻的对应信息。当一个孩子的专注力同等的前提下,你跟他说”小马背着一袋面粉过河“和给他这段文字看,孩子在脑海里对这些词组提取出来的信息,听到的要比看文字的要更准确。

对于事物的认知,孩子对声音对应的事物认识要比文字认识更早,同样行为和情绪的认识也同样如此,例如跟孩子说“宝宝,拿一个苹果给妈妈,妈妈会很高兴的。”,孩子听到这句话,会在1-2岁时就可以正确理解“拿”“给妈妈”“妈妈高兴”这些关键词,但孩子要通过阅读去理解这些文字组合成的句子含义,可能要到5-6岁以后。所以说,孩子对声音的认识要比文字的认识更准确,这是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的。

那么,当我们的孩子要有效提升阅读力时,科学地开展有声阅读,通过声音把阅读内容在脑海里转化成对应的意象,这是一种锻炼阅读内容与意象转化能力的方式,只要把转化力提上去了,阅读障碍自然而然地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有声阅读就是通过声音去阅读,就是我们常说的听故事,听绘本,听文章,听书等,通过别人说,孩子听,来锻炼理解阅读内容。但是光听,对于阅读力的提高还是不够的,在听的同时,我们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推理以及表达交流,才能真正起到阅读的锻炼。有声阅读这个锻炼方法,不仅仅是适用于一年级孩子,同样适用于所有学龄前孩子。

这里我建议家长和孩子在收听一些有声阅读刊物时,要提取几个关于阅读内容的问题与孩子交流,通过问题去锻炼孩子的推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或点击文章下方的二维码,关注并参与我们多可兔童书馆推出的线上有声阅读课程,每天15-20分钟的有系统地进行有声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力。

而一年级的孩子,正是由有图阅读跨越文字阅读的关键期,把握好这关键期,通过有声阅读来提高阅读力,让孩子顺利迈过这个坎,对孩子将来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可量化的过程,需要孩子的坚持进行,阅读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多可兔 线上有声阅读绘本学堂

多可兔绘本学堂:一个有趣的有声阅读平台,每天15分钟的陪伴,是您和孩子最好的亲子时光。多可兔绘本学堂是一个以绘本为载体的有声阅读平台,现开设的栏目有: 绘本分享,睡前故事,绘本英语,趣味知识,趣味数学,生命教育。

想收听更多更有趣的绘本故事,想通过绘本学习到更多有趣的知识吗?请添加微信13715382173 入群免费体验线上有声阅读绘本课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