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从内涵上看,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中既有对自然界的哲理认识,又有对社会人生的伦理道德观念,还包含关于政治的、经济的和科学技术的某种理念。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同时还具有多样性 、连续性与变革性,并且统一性与多样性、连续性与变革性、独立性与融通性等特点处于对立统一的变化之中。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核心 ,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他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和内在的社会价值。一个民族离开传统文化,就象植物离开了土壤,江河断了源头。

据唯物主义观点,人类生存的首先条件是衣、食、住、行,有了这些条件,人类才能生活,才能进行创造与发明。

谈到食,自然要谈到种植业。维吾尔族先民至少在鄂尔浑回鹘汗国(公元744—840年代)、高昌回鹘汗国(公元850?—1250?)和喀喇汗王朝(公元850?—1212)等时代已开始想定居农耕的经济生活过渡。从此,维吾尔族绝大多数人口主要依靠农业为生。

新疆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非常合适,这种自然条件及其所孕育造就的悠久农业经济正是形成与发展包括维吾尔族文化的新疆古代文化的土壤。所以,维吾尔族在中世纪以后的文化是把塔里木——吐鲁番绿洲作为自己的自然环境基础的。

新疆的农耕经济包括谷物种植与园艺业等,其中以谷物为主,主要有小麦、水稻、高梁、谷子等农作物和棉花、胡麻、向日葵、芝麻等经济作物。新疆小麦的大规模种植的历史也早。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范围内小麦最早是在新疆种植的。

新疆是最有名的瓜果之乡。它是我国重要的果树起源中心,苹果、核桃等多种果树原产此地。千百年来,维吾尔人民培育了许多优良的葡萄品种,其中无核葡萄最有名。现在,新疆培育了苹果、梨、石榴、核桃、无花果、葡萄、杏、红花、甜瓜、葫芦等。新疆的气候非常合适于瓜果培育。日光照射较长,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甜瓜非常甜,质量也很好。

维吾尔族人饮食中以小麦面食为主。另外,还有玉米、大米等。维吾尔人喜欢吃的饭是“抓饭”(polu),最常食用的主食是馕。有的馕还调以白糖、鸡蛋、精油或肉,味美可口。

维吾尔族人也喜欢吃蔬菜。《回疆通志》记载,维吾尔族人种植的蔬菜中,就有白菜、连花白菜、萝卜、胡萝卜、茄子、黄瓜、葫芦瓜、四季豆及芥、芹、葱、蒜等,共20余种;既然种植,就必然食用。

在饮食方面,严格禁止吃猪肉、驴肉、狗肉、骡肉。生活在南疆地区的维吾尔族人还禁食马肉(北疆牧区或农牧区则无此禁忌)。未经念经而屠宰的牲畜和家禽亦被禁食。

维吾尔族人的农业生产必与畜牧业相配合。畜牧业中以牧羊为主,多吃羊肉。山羊、牛、马、鸡、鱼也兼食。维吾尔人的肉食烹饪法多种多样,极有益于身体发育与健康。

在饮食保健方面更有讲究。按人的性情、季节、气候、职业和地理环境,佐以不同调料,烹调出区分热性、凉性或中性的饮食,重视饮料的办法,防病或疗养。

维吾尔族人当中,长寿的较多,目前新疆为全国第四个长寿区。新疆各民族之中,维吾尔人长寿的比例较多。除遗传与地理环境和因素以外,饮食习惯的作用也比较大。

维吾尔族人的饮食分家饭和客饭。平时家饭较为简单。来客人时,必热情接待。必是有言道“如来客人,就来幸福”,做上好的饭食,盛情款待邀请来的或不请自到的客人。

维吾尔族人的服饰、装饰是在新疆的地理环境、民族审美、兄弟民族和邻近地区其他民族的影响下形成的。

维吾尔人一般都穿棉布。男子穿的长袍称为“袷袢”(Chapan),右衽斜领,无纽扣,用长巾束腰。他们一般喜欢戴布克(Bθk—帽子)的习惯。夏天戴夏天布克(即花帽),在冬天戴冬天的布克(即吐马克)。女人有戴头巾。在过去女子大多穿宽袖的连衣裙外,还上套黑色对襟背心。现在多穿西式短上装和裙子。幼女,一般梳小辫,有多达十余条或几十条小辫者,这种发饰南北疆均相同;但婚后的发饰则有差异;在南疆,婚后梳成四条发辫垂于额头。头戴杜巴(Doppa,四棱小花帽),不分男女老幼。“杜巴”之上用黑白两色或彩色四线绣出各种民族形式的花纹图案。

维吾尔人穿的鞋子皆为牛、羊等皮革制作。对此,《西域闻见录》卷7载:“牛羊之革为靴为履,朱色,其履木根二过”。

传统的维吾尔族房屋是方形的,开天窗,屋顶平坦,可以晾晒瓜果和粮食,又是夏天纳凉的地方。室内筑实心土炕,高约一尺,供起居坐卧。墙上开壁龛,放置食物和用具,有的壁龛还精心饰以各种几何图案,并喜欢在墙上挂地毯和用石膏作装饰。冬季以火墙的一边是待客的上座。在南疆,维吾尔族人的住房多成院落,呈方形,大门忌朝西开。住室有前廊,庭院多裁花木、葡萄、葫芦和果树,打扫得十分洁净。

屋房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根据不同的情况施以多种多样的装饰,有砖饰、琉璃饰、抹面、石膏花饰、壁炉、木饰及彩画等。因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建筑装饰只采用几何图案和花草纹样,不使用人物、动物形象。

维吾尔族人的手工业很发达。手工业者用木、骨、石、铜、金、铁、铁皮、土、泥、皮、畜汤、毛、畜油、盐碱、棉花、蚕、矿物等做成各种式样的工具、工艺品,除自用外,也上市买卖交易。

维吾尔族善于经商。他们生活在东西贸易通道的枢纽地带,是有较经商经验,他们的祖先在鄂尔浑流域建立汗国的时期后,为我国唐朝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商业交流起到了推动作用,高昌回鹘汗国和喀喇汗国时期及其后维吾尔商人为我国西部商业贸易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维吾尔族人在科学技术方面也有所建树,我国四大发明之中的造纸、印刷、火药等都是通过今新疆之地传到了西方。高昌回鹘汗国,喀喇汗国时期印染业、医学、建筑、天文历法、数学、印刷、地理学、交通等方面有一定的影响。尤其,高昌回鹘的印刷术添补了我国西部印刷术的空白,在我国印刷术西传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在高昌印刷了多种语言和文字的书籍资料。

高昌回鹘汗国时代医学也得到了发展。当时医学方面的成就在留存的不少药方中可见一斑;其中一部分药方被德国第三次吐鲁番考查队带至柏林。维吾尔人重视精神治疗和药物治疗,医疗经验颇为丰富。今天,维吾尔医学之所以被国家卫生部门批准为中国主要几种民族医学之一,就是因为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有实际的疗效。

维吾尔族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他们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从回纥汗国时代已开始采用文字,历史上曾使用过突厥文、回鹘文、摩尼文、叙利亚文、藏文、阿拉伯文等文字,著有《摩延啜碑》、《九姓回鹘可汗碑》、《弥勒会见记》、《金光明经》、《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真理的入门》等文献。

诗歌始终是维吾尔文学的主要体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文字样式;可以说,有着悠久历史的维吾尔文学史几乎是一部诗歌史。在诗歌创作中,《乌古斯传》、高昌回鹘诗歌、《突厥语大词典》的诗歌、《福乐智慧》、《精意的宝库》、《五卷诗》、《爱与苦》、《爱情长诗集》占在重要的地位。在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优秀的长诗。其中,除《福乐智慧》外,有《照世镜》、《帕尔哈德与希琳》、《热碧娅与赛丁》等等。

维吾尔族人的哲学思想属大众哲学和古典哲学等两个层次。大众哲学是民间世世代代口头流传下来的民间智慧精华;古典哲学是哲学家、作家、诗人和史学家的著作中所表现的社会思想精华。11世纪的诗作《福乐智慧》中除诗歌见解及文学理念以外,也以不同的笔法表述了朴素辩证法、人的社会作用、知识、道德、语言美、社会关系、公正、人的职责和人权、发展社会观和建设、美好社会等观念。

维吾尔族人历代信仰过萨满教、摩尼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约10世纪以后以伊斯兰教作为民族的统一宗教;各种宗教信仰大致在维吾尔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中留下了烙印。

维吾尔民族的凝结力较强。集中生活在新疆。民间人际关系方面亲和力较强,举行婚礼、割礼、葬礼、祭祀等仪式时,邻舍、亲戚、学友、同乡、知已等人能够互相提携相助。对残疾的人、孤儿寡妇、穷人等不乏怜悯与相助。

维吾尔族人的疑结力不仅增强了本民族内部的亲和与团结,而且也为国家兴旺发达,提供了道义力量与精神保障。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被誉为《东方音乐瑰宝》的十二木卡姆,是勤劳的维吾尔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十二木卡姆从诞生、发展到成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高超的艺术成就、丰富的思想内涵而举世瞩目。

维吾尔族体育事业具有浓厚的地方性和民族特点。达瓦孜、赛马、摔交、刁羊等活动世世代代都广为流传。达瓦孜意为高空走绳,是一种杂技艺术,其艺人往往被当作英雄,对其尊重和崇拜。《西京赋》曰《走索》;《事物原始》曰《走软索》;《唐语林》曰《绳技》;《乐书》曰《踏索》;《三才图会》曰《高 》。今天,维吾尔达瓦孜艺人做出极大努力,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为中华民族争得更大的光荣。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它是歌与舞密切结合、诗与乐相得益彰的一种群众自娱的游乐形式。

关于维吾尔文化在维吾尔民族生活中的功能与价值,可以简略归纳如下:

第一、从维系一个民族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方面来讲,其自身文化起着不可或缺的决定性作用。维吾尔族在众多民族之林中得以发展至今,其所仰赖的主要精神支柱即是其自身的民族文化;其所以形成为民族实体的主要之点也来自各民族文化。

第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加强其民族内部凝聚力与向心力的精神纽带。而发达与繁荣的民族文化,因其内涵方面与人类各民族文化内涵具有共同性与一致性,审美意识与伦理取向的共同性,往往能成为本民族与其它民族友好团结的催化剂。因而维吾尔族人民珍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自觉地将来自塔里木河流域的自然底蕴的斑斓色彩溶入于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主流文化的奔腾汹涌的巨流之中。

第三、维吾尔族的异彩纷呈的独特文化为源远流长的浑厚的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增添了更多的多样性,不论从文化的形式方面,或是文化的内涵方面,都大丰富了中国文化的蕴藏,突出了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如上所提及的《突厥语大词典》、《福乐智慧》,东方音乐瑰宝十二木卡姆和达瓦孜即是证明。

第四、至今,在继承与发展维吾尔传统文化方面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无疑向世人证明了中国政府民族政策的正确性,从而是国内外分裂主义分子的企图不攻自破。无疑对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所沉淀的精神结晶,其中的精华是我们今天有幸继承下来的无价瑰宝。在现代世界经济与我国经济稳定增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界生物多样化更为众人所关注的大环境中,我们更应该责无旁贷地这样珍惜和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对其加以科学地研究与阐释,不但民族的自豪感,也能进一步增强在各民族之间的互相理解与互相尊重。

如同其它一切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样,我们也不能无视一些糟粕的存在;尤其更应该看到某些糟粕在我们部分维吾尔老百姓精神中的残余影响,如守旧闭塞、迷信落后、不求进取、羞于创新等等。这些情形都是与当今改革开放与信息时代的精神不相容的。我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应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向我国和世界的先进民族学习,学习与吸收先进的文化与科学技术,与先进民族共同进步,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祖国的富强与繁荣。

经过20世纪的风云突变,在新中国成立后,在1978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大三中全会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下,在维吾尔文化之领域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不论是在衣、食、住、行、或者是在生产方面,抑或是在思想、信仰、宇宙观、社会关系等方面,都可清楚地觉察到变化之大。在今天,维吾尔族已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民族之一,积极进取地跟随时代的步伐,大踏步地前进着。

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向纵深发展,一个比一个更伟大、一个比一个更光辉的成就在迎面走来。最近,党中央和人民政府又做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中,维吾尔族人从本民族的前途出发,不能光停留在简单化的对传统文化的所谓继承上,而应当将传统文化作为媒介与动力,迈向信息时代的现代文化,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文化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以便服务于新时代的各民族群众,如果这样做,那维吾尔文化就会既有维吾尔民族的特色,又有时代的精神,从而使自己民族升华为现代的民族之一,与中国神圣领土上生活的五十六个民族一起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