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每个人都想成功,更期待自己大器早成,可是却很少有人大器早成,能大器晚成就不错了。但是的确有人大器早成,例如民国女作家张爱玲。

大家都羡慕大器早成的人,认为他们很幸运。其实他们成功,幸运只是一部分因素,而另一部分因素是因为他们出身好,有几代人的积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真如那句话所说:“读书有种,富贵有根。”

我们就拿张爱玲分析一下,为什么她比一般人有才华,大器早成,二十多岁成名,成为当红女作家。

张爱玲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清末名相李鸿章的长女。她的父亲虽然是花花公子,但是从小也受过良好的中文教育,中文底子很好。

1920年,张爱玲出生,三岁就会背古诗,在一个清朝遗老膝下背诵“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说明张爱玲三岁已经开始学习文化,而同时代或者之后年代的百姓家的孩子上小学才开始学文化,上小学后才开始学古诗,而且学的是最普通的古诗,不是“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种有些深奥的古诗。

张爱玲和普通人的起点都不同,她的中文底子自然比一般人深厚。

1924年,才四岁的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私塾请的自然是中文造诣深厚的老先生,和我们一般人上的幼儿园不一样。这是真正开始中文的学习,而不是幼儿园的玩玩闹闹。

1927年,张爱玲七岁,她不但在私塾读诗背经,已经开始写小说。别人七岁才上小学,还不识字,更不会写作文,张爱玲已经开始写小说了。

张爱玲的第一部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第二部小说是关于一个少女失恋自杀的故事,她还写过一篇类似乌托邦的小说《快乐村》。

现在生活中,我们见过七岁的小孩写小说吗?恐怕没有吧,一般这个年纪的儿童正在学认字,能造字组词已经不错了。

1928年,八岁的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

八岁的儿童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文学作品,生活里有吗?生活里的八岁的儿童一般在看连环画,对于80年代前出生的百姓人家的孩子,能看到连环画已经不错了,很多人都看不上连环画,因为家里孩子多,能吃饭上学就不错了,哪有钱给孩子买书看?

1931年,张爱玲十一岁,在小学写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节的小说,在同学中传阅,很受欢迎,十一岁的她已经有读者了。

同年,张爱玲进入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是什么学校?贵族学校,和普通学校自然不同。

1932年,张爱玲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还经常发表读书评论等文章在校外的《国光》等报纸杂志。 这时张爱玲才十二岁,已经开始发表作品了。

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迟暮》她开始与父亲张志沂学写旧诗。张爱玲还发表了《秋雨》《牛》《霸王别姬》《论卡通画之前途》等文章。

1939年,张爱玲到香港大学文学系学习。她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的处女作《天才梦》。

张爱玲是1943年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而一举成名,可是在成名之前 ,她有多少知识积累,这是百姓人家的孩子不能比的。一句话,张爱玲的中文底子极好,是从小打下的,是出身决定的。她的才华也是多年积累而来。

这就是为什么张爱玲写小说写得地么好的原因,也是张爱玲大器早成的原因。其它大器早成的人也一样,他们的起点和一般人都不一样。你还在打地基时,大器早成的人已经站在十楼了。

“读书有种,富贵有根”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在人家爷爷十年寒窗苦,发愤读书,考取功名时,你爷爷正在“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坑头”,你和别人的起点会一样吗?

不独张爱玲,很多人的成功都是祖辈打下的基础,就是祖辈没有直接帮忙,但是祖辈给后代造成了有利成功的环境,从小接受最好教育的环境。所以当你没有成功,没有大器早成时,你就不必埋怨自己,这不是你的错,你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因为骑自行车跑不过开宝马车的。

张爱玲大器早成是她的出身决定的,她和一般人起点就不同,而其它大器早成的人也是这样。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