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改革开放看台州 | 刘鹏:从“见证者”到“缔造者”

小布有话说:

四十年弹指一挥,四十年岁月悠悠,四十年风云激荡。

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风雨兼程,花枝弥满。

台州湾畔,多少人和事,引领时代前行脚步,助推社会沧桑巨变。

这些人,也许身已远;那些事,早已成烟云。但,留下精神从头说,知往鉴今励后人。

“台州发布”推出“改革开放看台州”专栏,陆续编发系列报道,记录曾经的风云人物、标杆事件,立体呈现、精准提炼台州路径、台州精神,为下一个四十年台州发展行稳致远垒筑基石。

今天,编发第十一篇《刘鹏:从“见证者”到“缔造者”》。 人物名片

刘鹏,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原路桥中国日用品商城董事长。

1976年他创办黄岩有机化工厂(“金鹏”前身)。他主持研发的光刻胶,被应用于运载火箭上,受到中央的祝贺;

随后又研制成功502瞬间胶粘剂,填补了国内空白。

“金鹏”于1994年成为台州市第一家经省政府批准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民营企业。同年中国日用品商城建成后,他因重视商贸理念的突围,于次年被任命为董事长。

在任6年间,他将商城打造成集专业批发市场、物业管理、进出口贸易、仓储、广告、信息会展于一体的大型集团,连续4年成交额超百亿元,跻身全国十大专业市场行列,并在上海、天津等4地和阿联酋、南非设立分市场、分公司。

刘鹏在退休以前

以企业家的身份

为人所熟知

光刻胶、502瞬间粘合剂……这些打破禁锢、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让刘鹏这个名字和那个原本毫不起眼的“黄岩有机化工厂”一时间声名大振。

临近退休时,他接任中国日用品商城董事长一职,以中国日用品商城掌舵人的身份出现在众人视线。

58岁那年,刘鹏望着中国日用品商城新挂上的牌匾,他有些出神,思索商城下一步棋该如何走。 科技创新,成就行业翘楚

1939年12月,刘鹏出生于台州路桥老街话月巷的一户书香人家。刘鹏的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他开始一边在化工厂上班,一边自学化工制造及管理方面的知识。1975年,他出任黄岩有机化工厂(即“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厂长。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虽然黄岩有机化工厂起初的发展并不顺利,但刘鹏立下了一条规矩:必须将每年销售收入的3%作为研发经费。

靠着质量过硬的产品和恪守诚信的经营原则,工厂慢慢成长起来,还于1984年兼并了国有企业——黄岩第二化工厂。

1999年的某天,刘鹏偶然获得一个信息:电子科技(半导体)行业特别需要一种叫光刻胶的产品,这成为他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光刻胶是制作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这种材料如今在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的电子电器产品领域使用非常普遍,在当时却是“一胶难求”,全世界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比较成熟的生产技术。

“‘六五’‘七五’期间,国家计委、科委一直把光刻胶列为重大攻关项目。但受当时情况的限制,这种材料是不允许从国外输入的,而要发展我国的电子工业,必须解决光刻胶来源问题。”痴迷化工的刘鹏从此跟光刻胶铆上了劲。

在没有获得外援技术的情况下,刘鹏和伙伴们潜心钻研,还专门买来一些集成电路一次次做实验。在接下来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刘鹏和他的团队竟然真的研发出精度达到2~3um的光刻胶。

在上世纪70年代末,需要光刻胶的不只几家企业,而是全国整个市场,当时每公斤卖到近1000元。光刻胶也使用到了当时我国的运载火箭上,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还专门给刘鹏发布了嘉奖令。

刘鹏研制的胶水随火箭飞上了天,各路客商纷至沓来,刘鹏这个名字和那个原来根本不起眼的“黄岩有机化工厂”一时间声名大振。

随后,金鹏化工又于1980年研发出了一种名为“神功牌”的502瞬间强力胶,正是这款有着超强粘性能的胶,将公司与“科技创新”4个字牢牢地粘在了一起,并将公司稳稳地推向了“世界最先进”“全球产量最大”等“世界之最”的宝座。 挂帅商城,探索商贸新模式

1994年,黄岩有机化工厂历经阵痛,由国企成功改制为浙江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浙江首家股份有限公司。

同年,总投资1.2亿元的中国日用品商城建成开业。谈及和中国日用品商城的渊源,刘鹏颇有感慨地说,虽然没能参与创建,但是从1995年到2000年的任职期间,自己亲身经历了日用品商城的两大转折。

1995年,国务院要求各市场与工商脱钩,实行管办分离,加快经营机制转变,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时,刘鹏凭借自身经营管理才能,受命着手对中国日用品商场进行改制。

交接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时隔多年,刘鹏依旧记得当时的点点滴滴。“不进商场不好办公,为了平稳过渡,我们5个人组成的商场股份有限公司筹备小组奉命进驻商场,但我们一来,就被给了个‘下马威’——筹备小组的牌不让挂。”后来,好不容易将筹备小组的牌匾挂上,他们又碰到“软钉子”——向商城借一间小小的空房作为筹建办公室的要求被驳回了。

来回折腾,筹备小组终于在老商城4楼朝西的一间空房安了“家”。经过一年的筹备和努力,1996年12月27日,中国日用品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标志着浙江省第一个特大型专业市场真正实现了管办分离。

从行政管理到企业经营,刘鹏接管中国日用品商城后,发现原先在商城是凭票摆摊,摊位的摆放毫无规律可言,服饰摊位里混入日用品、床上用品等摊位屡见不鲜。

商户抱怨“入场券”发放不够规范透明,消费者提出在商场内选购产品摸不着头脑。为此,刘鹏以招投标的形式对摊位管理进行改革,并对市场进行调整分类,分区域经营,买卖产品一目了然。当时,这些先进的理念吸引了各地商贾前来“取经”。

因为重视商贸理念的突围,1997年,时任商城董事长的刘鹏被杭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当年杭州大学市场研究中心在商城挂牌成立,其所创办的《市场桥》杂志成为当时商品批发市场的高端读物。 退而不休,为商城发展奠定基础 1997年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刘鹏不仅还清了建造商城的上亿投资,经营成交额更是翻了一番。

从企业管理者到全国特大型日用品贸易中心的掌门人,刘鹏并没有“成功转型”后的惬意,反而时常一个人凝眉思考商城更广阔的未来。

“为了帮助对口城镇发展经济,我们把商城办到了四川广元,在试水成功后,我们又在江苏、上海、天津等地设立分市场。”刘鹏说。 1999年

中国日用品商城开始走出国门,尝试在阿联酋阿治曼开设了一家中国商品城,向当地展示台州特色产品。如今在阿联酋、南非均能见到中国日用品商城的“身影”。

自开业以来,中国日用品商城用短短8年时间,发展成一家集专业批发市场、物业管理、进出口贸易、仓储、广告、信息会展为一体的大型集团,连续4年市场成交额超百亿元,成为浙江市场三雄之一,跻身全国十大专业市场行列。

2000年

商城通过了ISO9002和英国UKAS两项国际质量认证,成为全国首家获得两项国际认证的专业市场。

同年,当了6年中国日用品商城董事长的刘鹏光荣退休。可他并没有退休享福,而是回到金鹏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当起了“一把手”,继续像以前一样,做着他的化学项目研究。 2018年

采访的地点定在金鹏的老厂房,周围因为拆迁早已变为废墟,只有见证路桥历史变迁的金鹏厂依旧屹立如初。刘鹏依然每天精神焕发地处理公司的各项事务,走起路来腰板挺拔、步履轻松。接受采访时,思路清晰,绝想不到他明年就年届八旬。

“过段时间,这个厂房也要拆掉了。”刘鹏说时,目光复杂地站在那里,许久,才慢慢地转身离去。

编辑:一舟

校对:逗丁、剑风

审核:旭敏

来源:台州新闻APP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