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五花马

  近日,中央政法委组织召开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会议。在此次盛会上,“法律读库”与“法医秦明”作为政法新媒体代表受邀发言,这等同于经组织认定的又红又专的网络大V。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在这一时点交汇,这交汇时的光芒,闪耀法律舆论圈,有评论认为“政法新媒体的春天来了…!”。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法律读库创办六年以来,库头君两千多个深夜或凌晨,上万篇法治类文章的推送,如同细流与细壤,汇聚成今日法治新媒体的大山大海之势。

  新媒体的最大优点在于“受众赋权”,受众不再是过去被动的“单向度”信息接受者,而逐步成为信息生成、信息传播的主力军,成为决定信息传播效果的裁判者。

  同时,一个基本规律是,无论传播介质如何进化,人们永远需要优质稀缺的信息、深刻多元的思想和温暖心灵的情怀。

  “法律读库”正是靠着受众的关注、参与,立足于法治新媒体优质内容的传播阅读,传递常识,启迪法治,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成为今天的百万粉丝,千万阅读的法治自媒体的现象级代表。

  库头君志刚兄大抵是真正的理想主义者。真正的理想主义都是现实的,就是要行动,要把事情做出来。“法律读库”是新媒体中的自媒体,而大凡来自民间的东西有两个美学特征,一是元气淋漓,神完气足;二是色调明朗,永不丧失雨霁云开的希望。

  我与“法律读库”结缘,源于2016年7月份一场突如其来的洪灾以及一篇并不逾规的评论文章,但当时只有“法律读库”一言不发地迅速转发了。

  之后,开始一路见证法律读库的不拘常理,法无定法,式无常式,不媚不俗,不卑不亢,该有态度时毫不犹豫,该显身手时当仁不让,法律读库的威信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场,趋时附势而悖道,还是审时驭势而守道?

  如果你信你的道,那你是否打了最美好的仗,你是否跑尽了该跑的路,你是否守住了你所信的道?

  “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近年来我不只一次地真情告白过,这两年对我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其中一项就是“法律读库”原创作者们的视野

  博学慎思、明辩笃行,用行动体现更有价值的生命追求,用思想体现更有引领的生命高度。虚谈废务,浮文妨要。用创造力和创业精神,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需要的人带去独特价值。

  社会变革是一个“水涨船高”的过程,制度的变革源于公众观念的变化,提高观念的水位即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驱动程序。在这个深刻变革的时代,法律人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个案提供解决方案,还在于为社会提供法治解读。

  鉴于此,在法律实务工作之余,我尝试以法律读库为平台,在部分法治事件中将多元的声音放大,将司空见惯的思维方式打上一个问号,将盒子里的光释放,告诉人们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观念。

  优质法治内容的输送与传播,除了传递常识,启迪法治之外,随着技术的升级普及,工具方式的改造改进,技术主义路线驱动公平正义,来源并反哺法治实践的司法大数据资源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极大提高了法律人的办案质量和效率,也明显提升了法治公信力。

  在事与世沉潜,在术与道边缘,截止目前在法律读库大约写了60余篇,鉴于动辄短话长说的风格,累计篇幅数十万字.…..百舸争流,层林尽染,我会记得这些岁月。

  世上从无救世主,山里也没有住着神仙。每一个人都在亲手创造着自己生命的意义,书写自己的历史。我们需要有亮光,这亮光源自我们自身,由我们自己带来,光耀斯土。法律是最重要的社会制度,我们有责任有热情去开辟新的道路。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与所有同行者共勉。

  

  图片来自网络 文中仅代表作者观点 转载后台留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