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22日,由三年会设计周、世界设计周城市网络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18 WDW ASIA主题展览登陆米兰设计周,亮相于意大利顶级设计殿堂米兰三年会设计博物馆。本次展览由北京设计周“合应自然——设计助力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主题展览及东京设计周“WORLD FLOWERS花开世界”两部分组成。其中,中方“合应自然——设计助力人类永续发展共同体”主题展共邀请了九位中国设计师,从当代中国的视角出发,从传承千年的造物文明中汲取设计经验,探讨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合应自然”的可能性与方式,展出了包括家具、服装、首饰、瓷器等近百件设计作品。

米兰三年会设计博物馆

展览现场

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贺阳教授作为受邀设计师,携“一方布”系列服装设计作品赴米兰参加了本次展览及相关活动。“一方布”系列作品以“极简心象——中国苗族服装结构的现代运用实践”为核心,基于苗族服装结构与制衣方法,提取传统纹样进行重新组合,作为服装的装饰,运用数码织造和数码喷印等技术,设计制作出新的服装,以期展现中国传统造物思想与文化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服饰文化、了解中国乡村女性的智慧。

布展期间,恰逢我校赴欧参会团组到访米兰,

倪赛力书记对布展工作给予指导与肯定

展览开幕以来,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前意大利国会议员On. Marina Berlinghieri女士,三年会设计博物馆主席StefanoBoeri先生,原欧洲设计学院院长、现米兰理工大学教授Aldo Colonetti先生,以及来自不同地区、行业的设计师和专业设计院校师生均到场参观,并对贺阳教授的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原欧洲设计学院院长、现米兰理工大学教授Aldo Colonetti先生参观展览

贺阳教授为On. MarinaBerlinghieri女士介绍设计作品

并邀请试穿

贺阳教授及博士研究生李昕积极地与参观者进行互动交流,为他们介绍设计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造物中的“节用”概念和“惜物”精神,并邀请了部分参观者进行试穿。结合观赏、介绍与体验,参观者备受“极简心象”这一设计理念感染,无不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设计巧思的浓厚兴趣及敬佩之情。

大量参观者驻足翻阅手册,感受生丝面料

与东京设计周代表交流

我校博士研究生李昕为参观者介绍展品

与中国留学生交流苗族传统服饰结构

同时,贺阳教授还参加了世界设计周主题论坛,并接受了当地媒体的采访,会后还收到了由秘鲁利马设计周发出的2021年参会邀请。

贺阳教授在世界设计周论坛上发言

不同肤色、体型、年龄、性别的试穿者对同一款服饰的驾驭,恰恰凸显了苗族服饰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方布”系列作品所具备的极强的适应性。那么,在接下来的推送中,我们就将为您详解“一方布”系列服装设计作品。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61

邮 件:[email protected]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