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服装学院1号秀场举行,由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奥运服饰文化研究论坛”同期举行。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北京冬奥组委人力资源部部长闫成,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云超,北京市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北京社会建设工作部副主任卢建,共青团北京市委常委副书记李健,北京市科委副巡视员杨仁全以及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的领导,国际奥委会景观专家顾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教授、企业代表等出席仪式。仪式由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艾丽主持。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艾丽主持仪式及论坛

时尚北服    助力奥运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北京服装学院以“服装引领、艺工融合”为办学特色,先后完成了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系列服装,2014年南京青奥会官方制服与火炬传递服装,2014年APEC会议领导人服装设计,2016年里约奥运会火炬传递系列服装设计等重要工作。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中,由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完成的“轻薄又保暖、防风又透气、运动又发光”表演服装引人瞩目。

为更好地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相关服饰设计,促进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传承,培养人才与引领运动时尚,“奥运服饰文化研究”成为学院新的研究课题,因此在北京2022年冬奥组委的支持下我校成立“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致辞

马胜杰在致辞中指出,服装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显性文化标识,反映着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体现了文化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张力。冬奥会、冬残奥会服装服饰设计,作为赛事形象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展现新时代的大国形象,传播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展示新时代的科技实力,都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内第一所公办服装高校,北京服装学院成立“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就是希望通过整合政府、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资源,打造一个开放性的研究平台,将奥运文化、奥运精神带入校园与课堂,既实现教育的目的又为奥运增添有益的助力。未来,将以“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在产业资源整合、服饰文化研究及设计应用、服饰科技研发等方面的优势,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提供助力。

会上,闫成和马胜杰共同为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揭牌。

该中心由国内外一流专家组成,将结合研究生培养和课程教学实践,制定研究生奥运服饰文化专业研究方向,以项目教学的形式将奥运服饰文化纳入教学体系。这是作为中国唯一一所公办服装高等学府的北京服装学院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中心成员主要包括北京服装学院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装主创团队,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与新生设计力量,以及国内外的奥运服饰研究专家。该中心同时与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及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联合,利用北京服装学院的专业优势以及亲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系列服饰设计的经验,以历届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为切入点,研究中国传统服饰设计观念、方法在奥运服饰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探讨奥运服饰文化的社会价值与意义,建构中国重大赛事与活动中的服饰文化研究体系。中心将根据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实际需求,从奥运整体形象景观系统层面推动服饰的文化研究与设计创新,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服饰设计贡献力量。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致辞

冬奥会是对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民众素质及体育竞争力的一次综合检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常宇在致辞中表示,服装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前端的材料到中间的设计到最后的制作,需要各方面积极配合。“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恰逢其时,对于挖掘中国传统服装元素、研究奥运服饰文化发展、推动科技奥运发展、助力奥运服饰设计的实践构想等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希望以此次论坛与中心成立为契机,将冬奥会服装相关工作向前积极推进。同时,我们希望2022冬奥会服饰艺术设计能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希望未来奥运服饰设计能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希望研究中心能与新的产业结构相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冬奥会服装,展示大国形象,展示大国气派,提振民族精神。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高云超致辞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的宗旨就是奥运遗产能够为城市的发展、能够为造福市民大众更好地服务。高云超在致辞中表示,作为《北京奥促会北京周期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2018年我们启动了“新时代 新奥运 新发展” 高校巡回公益论坛(讲座)活动,联合高校,邀请奥运人当中不同领域的专家围绕冬奥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奥运文化等主题,面向高校学子进行分享和交流,传播奥林匹克文化、普及冬奥知识、为冬奥会的筹办营造良好氛围,为北京冬奥会储备各方人才,形成北京冬奥人才和教育遗产。

“智库”发力    提升文化自信

此外,为深入推进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与设计工作,发挥“智库”作用,北京服装学院与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举办的“奥运服饰文化研究论坛”也于5月9日召开。

在主旨演讲环节,2004 年雅典奥运会设计总监、国际奥委会品牌顾问西奥多拉·玛莎里斯作题为《奥林匹克运动会对未来运动服装设计的启示》的演讲,阐述了冬奥会举办的重要意义,就往届奥运会设计创新、不同国家的奥运制服进行了阐述和介绍,并介绍了平昌冬奥会和开幕式上不同国家的制服特点。

中国社会科学学院考古研究所特聘研究员王亚蓉作题为《中国古代服饰中的运动元素》的演讲,以图片为载体,为与会者介绍了中国早期的服饰的特色、古代服装与生活的结合、古代服装与运动的融合。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王敏作题为《奥运激励,设计赋能》的演讲,带领与会者回顾了往年奥运会设计,希望2022年奥运设计能实现跨越,创建面向未来的奥运视觉文化。

论坛的对话交流环节分两组举行,分别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林存真和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主席、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元风主持。

西奥多拉·玛莎里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吴冠英,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贺阳,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刘娟作为第一组嘉宾阐述了参与奥运服饰设计的经验以及未来参与奥运服饰设计的构想。4位嘉宾就往届奥运会的服饰服装、奥运吉祥物的设计成果和经验进行了解读和分享;对2022年冬奥会服饰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创新技术在奥运服装设计中的合理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材料的创新、技术的创新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能带领2022北京冬奥会实现超越。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副秘书长李昕,安踏集团服装商品设计师刘延岭,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教授王永进,北京服装学院军民融合中心主任、教授刘莉作为第二组嘉宾围绕传承与创新、艺术与科技、时尚与流行三个主题阐述了奥运服饰设计的经验与未来构想。4位嘉宾就奥运服装设计的功能性、美观度及高附加值进行了阐述;分享了往届奥运会设计成果和经验;就奥运服饰的功能需求、流行趋势进行了分析;分享了针对2022冬奥运会更高的要求所做的前期准备工作。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奥运文化,也希望通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能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本次论坛旨在通过服饰文化交流,分享奥运文化与奥运服饰设计心路及思考,推动中国服饰设计文化和全球奥运服饰文化的发展。

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是1988年开始筹办,2000年经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中国第一家服饰类专业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学为一体的文化研究机构。旨在服务社会,为教学、科研提供专业化资源,成为民族服饰文化的基因库。向世界传达中国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成为中国服饰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饰博物馆现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设有少数民族服饰厅、汉族服饰厅、苗族服饰厅、金工首饰厅、织锦刺绣蜡染厅、奥运服饰厅、图片厅等七个展厅,还有供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使用的多功能厅以及可以与观众实现互动的中国民族传统服饰工艺传习馆。

民族服饰博物馆收藏有中国各民族的服装、饰品、织物、蜡染、刺绣等一万余件。还收藏有近千幅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拍摄的极为珍贵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饰的图片。

博物馆积极开展民族服饰文化与现代设计教学和科研等活动。从服饰文化研究,服饰设计研究,服饰技艺传习等方面,探索博物馆研究与教学实践、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新思路、新途径。博物馆设有民族服饰文化方向硕士点,也是学院博士项目的科研、实践基地。

民族服饰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称号。为传承、创新、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发挥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

民族服饰素材库网址:http://www.biftmuseum.com/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东路甲2号北京服装学院综合楼A座3层

电 话:010-64288067/010-64288261

邮 件:[email protected]

邮 编:100029

微信号:biftbwg

开放时间:

每周二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四 上午 : 08:30-11:30 下午 : 13:30-16:30

每周六 下午 : 13:30-16:30

(注:闭馆前30分钟停止入馆,国家法定节假日、寒暑假闭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