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在北魏有一个叫做宗爱的太监,是拓跋焘的心腹之一。宗爱干掉了拓跋焘之后,自己作为太监又不能登基,只好扶持了拓跋焘的小儿子拓跋余上位,方便自己掌握大全。

嗨大家好,这里是静夜思历史,今天有来跟大家一起聊一下我的历史观了。

上文咱们说到拓跋焘主动揍了刘义隆,取得了重大胜利,还给刘义隆的刘宋带了了严重的政权危机。但是拓跋焘也很委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咱们接着来跟大家一起说。

话说拓跋焘这一次的南伐虽说是打的不错,但却远远没有得到自己理想中的结果。发动这一次 战争几乎是拓跋焘押上了自己全部的家当。本身北魏就是一个多民族多家,内部及其不稳定,这一次战争之后,国内的诸多小势力又冒了出来。这也是为什么北魏没有乘胜追击的原因,拓跋焘被这些事情搞得焦头烂额。

而在北魏有一个叫做宗爱的太监,是拓跋焘的心腹之一。因为宗爱与太子不和,就在拓跋焘面前进献谗言,说太子在下面私结党羽,想要做掉拓跋焘。拓跋焘本来就因为国内的大小叛乱烦得要死,一气之下就把所谓的“太子党羽”全部砍掉了,要说太子也是没用,一看这架势,直接给吓得一病不起,没过多久就找自己爷爷去了。

太子死后,拓跋焘这下可是后悔死了,毕竟找个合格的接班人不容易啊。宗爱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啥?他怕死啊,于是在这种心理之下,宗爱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干掉拓跋焘,来解除后顾之忧。公元452年,宗爱发动争辩,做掉了拓跋焘。

拓跋焘死了!这消息传到了刘宋境内,刘义隆差点没蹦个三尺高。这可是个反攻的好机会啊,于是刘义隆发动了第三次北伐。然而呢,你大爷终究还是你大爷,打不过就是打不过。短暂的接触之后,刘宋军队发现自己依旧不是北魏的对手,这第三次北伐也是无疾而终。

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刘义隆没等高兴几天的,自家儿子还学了个新招数,政变。公元453年,刘义隆儿子刘邵发动政变,冲进了皇宫,砍下了自己父亲的脑袋。要说刘义隆和拓跋焘还真是两个好基友,相爱相杀了一辈子,一个杀了自己的儿子,一个被自己儿子杀了,也算是一段佳话。

前文咱们说过了,刘邵这个太子一只就不老实,第二次北伐的时候就想把自己的老爹给搞下台,他老爹念及亲情没杀他,没想到却因此招来横祸。但是杀父弑君这可是天理难容啊,刘邵屁股还没等做热乎的,就被老三刘骏给揍了下来。

按理说刘邵杀父弑君十恶不赦,那刘骏怎么样呢?刘宋王朝的官员们很快就知道,刘邵比起刘骏这可是佛祖再世啊。

刘义隆的几个儿子中,刘骏是最不被重视的那个,如果不是刘邵自己作死,刘骏这辈子连个龙椅的毛都摸不着。刘骏登基之后,为了避免自家的这些兄弟们向自己学习,就把有着血缘关系的弟兄们全都“洗”了个遍。

南边这里杀的正开心,北边也是同样热闹啊。

宗爱干掉了拓跋焘之后,自己作为太监又不能登基,只好扶持了拓跋焘的小儿子拓跋余上位,方便自己掌握大全。但是谁想到拓跋余这孩子还挺有性格,跟宗爱一直不对付,宗爱肯定是忍不了啊,我连你爹都敢弄死,你算个球?于是拓跋余也跟着自己老爹去了。

但是这一次宗爱的日子没那么好过了,拓跋余再怎么没用这也是皇室血脉啊,能跟杀小鸡仔儿似的的吗?朝堂上的几位大臣联合起来,把拓跋濬给弄上了台。

拓跋濬是谁呢?拓跋焘的亲孙子,被吓死的太子的儿子。他一上台宗爱还有好下场?登基第二天,宗爱就出现在狗狗的食盆儿里了。

而在这里,南北两朝的第二队CP出现了,那就是拓跋濬和刘骏。两个人几乎同一年上台,又同一年去世。而且两个人在位的时候南北两朝,几乎没有任何的流血冲突时间,甚至还时不时的来点儿双边贸易。

之所以为什么不打,俩人还真是都有着自己的苦衷。拓跋濬整体来说算个好皇帝,非常注重民生以及安抚国内稳定,但是北魏当时的问题太大,连他爷爷豆搞不定,更何况是拓跋濬呢?于是究其一生也没能拯救北魏。

刘骏这边呢?昏君?王八蛋?已经不足以来形容他,因为“洗”的太过于用力,导致朝廷几乎无人可用。自己呢,也没那么多的远大理想。就喜欢搜罗天下美女,在自家皇宫内开party。北魏不打,刚好顺了他得意,要是真打过来,他也没招儿啊。

公元464年,刘骏先走一步,第二年,拓跋濬也随着而去。南北朝的斗争,又将重新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