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晖介绍了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的一些主要工作。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国家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张晖就此问题多次在会议与论坛中进行详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物联网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话题,它描绘了一个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而其面临的问题也异常棘手。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国家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张晖就此问题多次在会议与论坛中进行详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张晖

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国家物联网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

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863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编写组主要成员参与编写了国家工信部组织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国家发改委组织的《关于促进物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曾主办或参与信息技术设备、网络技术等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作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发改委物联网专项等项目评审专家。担任全国信标委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副组长,负责组织传感器网络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担任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秘书长,在国标委和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我国物联网领域基础性和通用性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标准建设问题

张晖表示,当前物联网的标准建设面临四大难题。

一是不统一性。各标准组织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目前较少,缺乏统一的规划,国家基础标准、应用标准、电子政务、基础资源标准融合较少。

二是不兼容性。物联网涉及信息产业的方方面面,物联网的标准复杂、多样,针对同一问题,不同标准组织制定不同的标准,互不兼容。

三是不同步性。物联网部分应用建设已经陆续展开,各标准组织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深度开展了相关工作,大部分还处于启动阶段,无法及时指导应用。

四是不一致性。由于应用建设的不同步性,和标准的落后性,导致应用建设和标准不一致,影响应用的复用性和互融互通性,阻碍产业化发展。

不过可喜的是,物联网标准难题破解也有了新的进展。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ITU-T)第13研究组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了“物联网概述”(Y.IoT-overview)标准草案,标准编号为Y.2060,该标准成为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性标准。

最后,张晖表示,物联网标准建设与应用结合力度有待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要坚持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的原则。

同时,标准的制定需要做到两个围绕,即示范应用围绕标准,应用标准围绕基础标准。另外,还需制订中间件相关标准,通过统一转换,实现标准应用同已建应用项目兼容。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建设过程应该“接地气”,可以总结先进的典型应用的经验,形成标准,进而实现普及推广。

//

开放物联网可解决的问题

//

张晖在演讲中表示,当下发展最为蓬勃的互联网产业就是开放网络的最好例证:“互联网把众多点连接起来,企业通过公众平台连接到用户,用户依靠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更多的连接点。”

而除了开放物联网之外,物联网平台也是业内关注热点。张晖表示:“开放式的平台是公开软件系统的应用,使得Web程序增加该系统的功能。最早Facebook公开了社交用户档案和关系数据,第三方可以开发与核心功能相集成的应用程序。其实物联网在更大范围连接的基础上,对于开放平台的需求远远要大于互联网。”

开放物联网可以解决三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对于智能终端如何进行远程管理;第二个问题是和其他的任意设备如何实现对接,通过交互式的协同构建应用场景;第三个问题是可以通过建立应用管理中心来跨品牌管理所有的智能终端。”张晖如是表示。

而谈到IP网络,即开放式万维网,张晖表示:“开放式万维网就是基于TSIP基础上的、开放的IP网络,例如IETF,我们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为了面向物联网场景下的IP网络应用,我们增加了6LowPAN协议。这个协议是建立在网络层之间的,并增加了一个6LowPAN的适配层。”

我国的物联网基础标准体系建设

张晖介绍了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的一些主要工作。他说:“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是2011年由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标准化联合委员会联合成立的,在公安部、环保部、国家林业局、交通部、农业部、国家卫计委等几个国家主管部委,对口成立了行业应用标准工作组,希望通过基础标准和行业标准共同推动。”

在2013年首批项目中,有6项总体共性标准开始制定,包括标准化工作指南、术语、体系结构、接口、总体要求、标识提议等标准。与早期的物联网体系结构相比,新标准的制定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感知、网络、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划分,而是把物联网的参考体系结构按照六域模型的方式来重新规划。

在面向智慧城市的应用指南以及信息交换和共享的系列标准中,我国着重按照两种不同的数据访问方式对系列标准进行规划。

张晖透露:“其中一种叫集中共享访问方式,其实就是两个物联网系统,如何将资源交换域通过共享交换的第三方系统,进行数据对接。第二种方式是点对点的方式,两个物联网系统如何基于信息目录的数据接口访问来实现数据的共享。”

除了2013年密集性的物联网标准制定之外,张晖同时还介绍了于2015年开始的新国家标准的立项:“在新的标准立项里面,有物联网感知控制设备接入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也有物联网面向Web开放服务的系统实现系列标准。这些是基础共性标准。另外,还有物联网车辆质押监管系统、供应链金融监管系统等行业应用标准。”

对于国外物联网标准化进展,张晖介绍:“现在国际上跟物联网标准相关的专业化标准组织非常多。我们国家物联网基础标准工作组,目前主要对口的是ISO、IEC、JTC标准工作组。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推动ISO、IEC30141《物联网参考体系的结构》这个标准的研制。”

据了解,目前此标准基本草案已经完成。张晖表示,包括SJ20也在智慧城市和社区互联网进行标准的研制工作,以及IEEE P2413在做物联网体系架构的相关标准,以及W3C基于Web服务的开放互联的接入,我国专家组正在积极与国外进行标准化的合作和对接。

物联网需要连通的信息庞大,瞬间传输的数据非常之多,对于有复杂的IPV6设备构成的物联网而言,管理成本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络化工程,再者,运行传统的IPV6协议,甚至是经过更改过的6LowPAN的协议,在廉价的终端设备中,需要增加相应的软硬件负载,会成为物联网的一个障碍。

人类飞天的梦想都能实现,这个信息交互的问题也迟早会解决,我们这一代人或许能亲眼见证这个世界智能化的过程,体验更好的生活,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来支配。科技会进步的,美好生活将会到来!

注:图片与素材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