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的主意一下涌上了何祥德的心头,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到了就马上去行动。基金会决定每年以捐款的形式募集资金,为5位烈士亲属提供帮助,何祥德为《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会长。

何祥德:不忘初心守承诺,乐于奉献为人民!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有这样一个群体,穿上军装,他们守家卫国,把宝贵青春献给国防事业;脱下军装,他们本色不变,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们就是退役不褪色、军魂永在心的退役军人。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武穴退役军人——何祥德的故事人生。

大家常称呼他“德尔哥”

大家常称呼的“德尔哥”不光是他公司的老少对他评价“快心热肠,乐于助人”,就连社会上大多数人也都知道“德尔哥”这个名字,广泛流传着“德尔哥”是一位和蔼可敬的越战老兵,做了许多善事。其实“德尔哥”真正的名字叫何祥德,现任武穴宏森公司董事,是一名对越自卫还击战的退役老兵。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何祥德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因受其家庭的影响,没受过高深的教育,儿童时代比其同龄人生活过得要艰苦。但父母为人厚道,从小就教育孩子们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要懂得知恩图报、积德行善多做好事,父母亲以身作责,言传身教,这样在何祥德幼小的心灵里就无形烙下了良好的品德。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八十年代初,农村已实行了分田到户责任制,人们都纷纷去搞发家致富,建设好自己美好的家园,而18岁的热血青年何祥德心里有另番打算,他一心想去参军来报效祖国。蛟龙跃大海,雄鹰博苍穹。好铁不打钉,好男要当兵。为国尽义务,参军最光荣!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1982年11月终于穿上了绿军装,如愿以偿,告别了家乡父老,远离生他养他的故乡,一路欢歌随军来到了部队。在部队,他勤学苦练,祖国给了他练文练武的机会,学习上专业老师指教,生活上衣食无忧,所以文化和军事体能得到快速提高,心想:只有练就了过硬的本领,才能更好的报效祖国。平时,乐心助人,与战友之间和谐相处,得到了战友们的一致好评、部队首长对他的认可,因此将他安排在身边做通信员。

不忘初心,立志报效祖国

在1984年的一天,他所在的部队接到上级指令,中越边境老山前线战斗十分激烈,需要增援兵力,何祥德得知自己不在增援兵力之列,这个消息对他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他深知:好铁不打钉,好男要当兵的意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只有亲临战场痛击越寇,方能显示军人的英雄本色,才能真正的报答祖国对他的培育之恩。

于是,他立即找到部队首长死死纠缠,三番五次的苦苦哀求,发誓一定要为部队立功嘉奖,首长终于被他的言行所打动,只好答应他去上前线阵地。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部队在出发的列车上,战友们的心情都很沉重,深知这次上老山前线是真枪实弹的战斗,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何祥德为了化解战友们的顾虑,缓解气氛,他创言:“战争必定有牺牲,如果我们在战场上能活着回来,就替牺牲的战友为其父母顶替为子,将父母养老送终”,战友们都点头赞成。

在激烈的战斗中,何祥德始终不忘初心,立志报效祖国。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杀寇报国的机会来了,所以他冒着枪淋弹雨,从不畏缩,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把牺牲的战友兄弟一次次的强行背回阵地。

因此,部队给他嘉奖二次。如此同时,他强列要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时随地准备为国捐躯!战争结束后,武穴籍共有5位战士不幸壮烈牺牲,他们毛国荣、吴和弟、周中良、陈少华和汤立强。长眠在老山牺牲的5位武穴籍的战士,被追任为革命烈士!

生当作人杰,或亦为鬼雄。

何祥德说,昔日战友冲锋陷阵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5位牺牲的战友中,最大的年龄23岁,最小的19岁。他们都是花样年华,青春和生命奉献给了伟大的祖国,他们的精神是何等的高尚,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相信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116号高地和626号高地最前沿阵地,战友们摧毁敌人指挥所2个,屯兵洞18个,火力点7个,毙敌284名,伤敌152名。

这次战斗,战士们不畏牺牲,勇往直前,“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大无畏精神为我军夺得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幸运活下来的武穴籍何祥德、罗敏、刘亮华、郭志雄等人自1986年退伍回家乡后,只因战前在列车上的一句口头话,他们决不失言,坚守承诺,无怨无悔!自退役回乡那日起到现在,一直默默地照顾着牺牲战友们的父母,直到送终。

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

何样德退役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就是邀上战友郭志雄赶到陈少华家看望其母亲。在去往陈家的路上时,他想到陈少华战友牺牲的惨痛,再也忍不住难过,失声痛哭,壮士一去不复还!陈少华的母亲吴菊容是个体弱多病的人,又先后遭遇两儿子离世的双重打击,所以陈家自此更是笼罩在悲伤阴云之中。

由于家境贫寒,房屋破漏,无处安身避雨,陈母只能搬进庙里借住,一个人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

何祥德、郭志雄了解后,立马寻上庙门,见她后无形的叫了声:“老娘,今后我们就是您的儿子,少华虽然走了,但走得光荣,他是为国捐躯的,是你的骄傲,有我们在,你今后的生活决不孤单!”陈母老泪纵横,失声痛哭,人生最惨痛的莫过于“老年丧子”,白发人送走黑发人,这种痛苦是不亚于割肉之痛。

陈母在何祥德的耐心劝慰下,终于答应搬下山回到自己的家居住。可自己家屋破瓦漏怎能住下?何祥德又带领几个战友上下奔波,兵分两路,一路找当地民政部门想点办点,一路找村里的泥瓦匠为其修整房屋,问题一个个的都帮助解决了。也好让陈母能安稳的生活!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这问题解决了,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5位烈士牺牲后,他们的家境都一落千丈,家里亲人每日笼罩在悲痛忧愁中,无心工作,生活更无来源。所以战友们决计先得想办法让他们摆脱阴影,随后摆脱困境才能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说起来容易,但实际上要想做好这一点就很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需要一笔不少的资金,那咋办?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的主意一下涌上了何祥德的心头,他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想到了就马上去行动。白天上班没时间,就利用晚上时间走街串巷,克服重重困难,同战友们商量探讨做工作,如何成立《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

在他的倡议和顽强努力下,不到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在1987年武穴籍战友正式成立了《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主要宗旨就是照顾好5位烈士亲人的日常生活。基金会决定每年以捐款的形式募集资金,为5位烈士亲属提供帮助,何祥德为《武穴战友爱心基金会》会长。这么多年来共有110名战友自愿加入捐款,粗略统计共有50多万元。

为此,基金会特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何祥德说:“这些年来,烈士的父母都年事已高,家里难事也增多起来,老人看病,孩子上学,经常需要援手,成立基金会就是为了保证他们能得到及时的帮助。”30多年来,何祥德和其战友们坚持每年为烈士扫墓2次,每年不少于6次为烈士亲人送米、面、油及鱼肉等生活必需食品。烈士家属们物质上得到了帮助,精神上得到莫大的安慰!

开皮蛋厂,专门安置下岗职工

何祥德和战友们说得到做得到,信守承诺,不忘初心,重情重义,为安稳社会,稳定民心作出了不扉的贡献,同时也为政府排了忧解了难,他们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由于这些退伍老兵如今已步人中老年,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资助恐难以为继。为了长远打算,何祥德于是设想办个企业,好为基金会筹集经费。

2013年上半年,他想方没法弄到20万元,打算办个专门生产绿色无铅健康皮蛋的皮蛋厂,皮蛋厂所有的利润都用于救济死难战友的家属和困难人家。7月中旬,皮蛋厂开张,他专门安置下岗职工,使其能再就业,帮助下岗人员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战友们也纷纷来工厂帮忙,为工厂生产经营出力献计,以便更好地帮扶烈士亲属。他这么说也确实这么做,多年来,皮蛋厂的收益几乎都是补贴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如今的生意下滑,皮蛋厂只亏不盈,在这样情况下,最近不得不将其关闭。虽然如此,但他仍然想方设法的去照顾好牺牲战友家属的生活,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件事已经成了他的使命,他对烈士战友家属的照顾,直到现在从未中止过,大家有目共睹!

陈母住院,全心照顾

2012年,陈少华老母亲病重,必须要在武穴人民医院住院。何祥德知道这件事,豪不犹豫的承担起了对陈母的照顾。

其实,他自己那有时间去照顾?公司的大小事务都离不开他,但他深知家有老母和妻子可以利用。心想:我何祥德能有今天的言行,实质上也离不开贤惠妻子的理解,更甚的是我幸运有位慈祥和善的母亲。

母亲和妻子知道祥德插手照顾陈母住院的事后,她们婆媳俩不但没有反感,相反主动承担起了这件事,每天想方设法做些合口的饭菜轮流为陈母送去,为的是让病人能多吃点,增加免疫力,好早日康复!

他的妻子还时不时在家里煨好土鸡汤、莲藕排骨汤为陈母补补身子,这样对病人的康复能起到更大的帮助。战友们为这事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齐心协力在病房精心照料陈母近2个月。病床上的陈母感动地说:“我死去的儿子如果还活着,一定会被你们这群伢所感动。”在何祥德的精心照顾以及战友们的热情帮助下,陈母很快康复出院。

老人常常对何祥德说,欠下的恩情只能来世再报了。烈士吴和弟的哥哥患了精神病,其侄女也患了抑郁症,其尚未成年的侄儿仍在中学读书。见此,何祥德每年从战友爱心基金会里筹钱帮扶,供这个家庭病人治病和孩子读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传统美德在这帮战友们身上得到了传承。

有情有义,更乐于奉献

那是在2000年的一天,当年他下放到冯秀村的一村民来武穴找到他说:“德尔,村里何见超去世了,他的老婆已离家出走,丢下3岁独子何昶辉孤儿么办?没人问他很快会饿死的,你就行行好,帮忙想想办法吧!”

快心热肠的何祥德知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但要将一个幼儿扶养成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我不插手解决这件事,孤儿性命都难保,那我还是党员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是成了一句空话?我若插手,一系列诸多的问题咋办?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一瞬间的思想斗争,终于决定先答应将何昶辉收留将其扶养成人,随后的问题慢慢的解决,家人的思想工作慢慢的做。家人知道这件事后,都没有异议,他们是伴着一贯奉行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天之下忧而忧,后天之下乐而乐”的崇高境界!

何昶辉从进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吃喝穿着和学费全被何祥德包了。其实,自己在生活上省吃俭用,不舍得多花钱,而把钱愿用在帮助困难人的身上。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他深知,如果没有去当兵,自己也没有今天,是党和国家给了自己安定的生活,要将自己所得的利益尽可能的回报社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如今的何昶辉也走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也为建设祖国的繁荣昌盛奉上了一份应尽的力量!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一位死里逃生武穴籍“越战老兵”的故事人生,看完让人感动....


这就是退役老兵何祥德的先进事迹,在当今物欲横飞的社会里,有多少人在追求名利的道路上忘却了自我,在满足欲望的时候背弃了原本属于自己纯净的灵魂?

他不求名不求利,在无数次的乐于助人中洗涤自己的心灵,让自己拥有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精神境界。他的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颂!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微武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