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长篇小说《兄弟故事》2003年1月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莫常红有评论《活着,为了尊严地活着》见于《食野之蘋》,蔡骥鸣有评论《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见于《江苏作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李惊涛的长篇小说《兄弟故事》,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流畅文风和气势,以大板块结构相碰撞所激起的矛盾和冲突,向我们展示了文家五兄弟曲折跌宕的命运走势和在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

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深度好文)

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

——读李惊涛长篇小说《兄弟故事》

蔡骥鸣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出李惊涛的长篇小说《兄弟故事》,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流畅文风和气势,以大板块结构相碰撞所激起的矛盾和冲突,向我们展示了文家五兄弟曲折跌宕的命运走势和在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这是一曲为命运壮行的悲歌,也是一炉为心灵淬火的烈焰。

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深度好文)

《兄弟故事》以扑朔迷离的文翰真伪发端,向读者预设了一个曾有着古典门风、书香濡染的文家五兄弟难猜难解、波诡云谲、复杂难料的命数谜局。老大文翰迷失于婚姻,老二文雄战败于商场,老三文峰恪守于官道,老四文思隐忍于文坛,老五文达获罪于冒险。在他们的人生中,每个人都带着桀骜的血性和气质,每个人都有着不同凡响、甚至是惊世骇俗的创造才情,每个人都有着常人难以理喻的乖张行为。在他们具有相同的遗传精神内核下,从同一屋檐下走出的五兄弟,向我们扇形般地铺开五条道路,这五条道路像五根利刃般的扇骨,被世俗、社会那薄薄的纸鞘套住,吞锋纳锐,以致芒气暗息。

老大文翰对待婚姻的方式是先忠后弃,先纯后乱,先迷后失。他毫不顾及家人对那个像一弘清水般纯净、高贵而典雅的奚洁留下的美好印象,而执意选择那个在艺术上知音、像麦子一样平实、而很难为人所接受的甄琪。而后又意欲抛却了无生气的婚姻,以致远走他乡,不知所终。文翰的选择表现了知识分子偏执的个性因子、我行我素的自我精神以及终将迷失的悲剧定势。老二文雄以恃才逞强的脾性和行为在商场里有时潇洒从容、游刃有余,有时败走麦城、悲壮激烈,充分彰显了在杀伐重重的商场中人性的残酷和社会销金蚀银的力度。文达的冒险求索展示了人在与社会不规则的游戏中必将得到不规则的回应。他的失败并不是命中注定的,却是在社会轨道上运行的一个必然结果。换位来看,他其实是某一特定社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探索的实验品和牺牲品。老三文峰和老四文思虽然一个在官场,一个在文坛,但苟且偏安、委曲求全的本质却是相同的。只是在官场的自然就沾染上一丝冷酷的官气,在文坛的就多一丝柔弱的善心。两兄弟个性的折服和变异是在对生活的渴望和重负的相互挤压下所呈现出来的正常态势。文思漂泊寻觅文翰的尾声与其说没有给读者的期待画一个圆满的句号,勿宁说至终也没有让文家五兄弟疲惫和漂浮的身心找到一个安身之所。这正是兄弟故事的悲情所在:已经有了开始,却仍然难以结束。

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深度好文)

我始终认为,长篇小说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叙事和结构。叙事的语言影响着人物的刻画和环境的描摹,叙事的速度影响着小说的节奏和韵律,叙事的张力是风格和魅力的成因所在。《兄弟故事》的成功还在于他运用了一种新颖的叙事模式。他的叙事语言简练如三秋之树,绝少矫情的渲染和细致的拟写,更接近于一种急迫的、粗粝的述说,他似乎想尽快带领读者更直捷地接近事物的本体,让我们无须廓清枝叶的障眼而直击故事发展的主干。快速的叙事节奏让我们始终围绕人物的命运而绷紧神经,没有留下张驰的余地和调匀呼吸的机会。故事的张力即来源于这种还原故事、人物与命运的本真样态和情景的讲述方式,从而在不长的尺寸里拉扯开那么一个绵长的话题。在结构上,《兄弟故事》采取了板块似的拼接结构,每个部分都在相对独立地叙写某一命运的主体,板块之间的联结并不靠边缘的接壤,而是利用父亲的寿宴、我的叙说和感受作为河流般的贯穿,使五兄弟的故事互相呼应,成为一个互相交织、彼此关照的整体。

《兄弟故事》是一股潜藏着阳刚之气的落叶秋风,也是一曲为个性和命运而拨断琴弦的悲情绝唱。你我他,咱的兄弟们,都曾经或将会感同身受这一命运的棋局。

李惊涛简介

李惊涛,汉族,籍贯山东郯城,1960年9月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1979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毕业留校任教。1986年调入连云港市文联,历任《连云港文学》编辑部副主任、主任、副主编、执行主编、文联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1998年调入连云港电视台,历任台长助理、副台长、台长。2007年调入中国计量大学,曾任中文系主任,现任人文与外语学院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深度好文)

1987年加入连云港市文学工作者协会,1991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1999年加入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江苏省作家协会第四届和第五届理事、江苏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连云港市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1977年发表“处女作”。此后在《钟山》《十月》《新华文摘》《青年文学》《长江文艺》《黄河》《雨花》《诗刊》《美术》《当代电视》《艺术百家》等期刊发表小说、评论、散文、纪实文学及影视作品约200万字。

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深度好文)

长篇小说《兄弟故事》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城市的背影》由作家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三个深夜喝酒的人》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文艺论文集《作为文学表象的爱与生》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文艺看法》由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散文集《西窗》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4年6月出版。上述著作均入藏中国现代文学馆与国家图书馆。

2018年10月17日担任编剧的原创音乐舞蹈史诗《千秋计量》在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大会堂首演,2019年5月20日第20个“世界计量日”在中国计量大学嘉量大会堂复演,剧本《千秋计量》同时由《钱江潮》杂志出版。

中篇小说《西窗》在《青年文学》1994年第8期发表后,引起评论界与读者关注,该刊1994年第12期、1995年第5期先后刊发胡蓉《文学的位置》、陈忠《无我的〈西窗〉》等评论文章;并获江苏省第二届(1995. 11)报刊优秀文学作品“蝶美杯”小说一等奖;收入优秀作品集《走向辉煌》(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中篇小说《城市的背影》在《钟山》1997年第2期发表后,先后入选中国作协创研室编辑、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3)和群众出版社(1999.1)出版的《危险女人》和《问卷调查》两部中篇小说集,并获首届(2000.12)“连云港市文学奖”。

中篇小说《婚姻大事》在《十月》2000年第4期发表后,《十月》当期有顾建平评论《天真之歌》;《中国青年报》(2000.9.25)有冯雪梅评论《命运就是性格——8月小说速读》,并获首届(2002.5)“连云港市文学艺术成果奖”。

长篇小说《兄弟故事》2003年1月在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后,莫常红有评论《活着,为了尊严地活着》见于《食野之蘋》,蔡骥鸣有评论《困境突围中的心灵之殇》见于《江苏作家》);短篇小说《蝴蝶斑》在《钟山》2013年第5期发表后,王万兵有评论《文学如一把剃刀》见于《当代小说》2013年第12期;短篇小说《砂子》在《钟山》2014年第5期发表后,被《长江文艺·好小说》(选刊)2014年第12期全文转载,次年被《新华文摘》第5期全文转载。

文学评论《我释〈苍凉黄昏〉》获《当代小说》1989年—1990年度优秀文学作品“评论奖”一等奖,《孔灏诗歌的“说话”方式》2016年9月获《诗探索》杂志社“中国诗歌发现奖”优秀奖,文艺论文集《作为文学表象的爱与生》获2004年连云港市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另参与主创的电视文艺、社教、外宣作品,获中国电视“飞天”、“金鹰”、“星光”、“白玉兰”奖及江苏省政府奖、“金凤凰”奖约30余项。多次担任江苏省电视“金凤凰奖”评委。

作者:蔡骥鸣(江苏省作家协会协会理事,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叙事诗《梦醒起来见太阳》等)

来源:连云港作家(ID:lygzuojia)

相关新闻

关注 | 莫言赢了!获赔210万元创纪录

当你不想上班时,请看看这组图片

本期编辑:曹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