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成就“世界小商品之都”

延绵达十公里的商贸城盛况。

打开浙江地图,义乌就是浙江的中心点。这座建县于公元前222年的国际化城市,犹如“金乌”展翅,翱翔在浙江的版图上。

有着悠久历史的义乌,一千多年历史形成了“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义乌精神。而1920年春,有着义乌精神基因的陈望道在家乡分水塘村一间年久失修的柴屋里,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燃起了信仰之火。这片信仰之火与义乌精神的碰撞,为义乌人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撑。

如今,义乌在薪火相传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来,因开放合作共赢的理念,义乌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从义乌“望道信仰线”支点发出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更是成为了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桥梁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早期成果。

6月2日,全国晚报总编增强“四力”大型采访活动走进义乌,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在这片土地上创造的奇迹——

“一带一路”成就“世界小商品之都”

陈望道故居。

打造望道信仰线 让真理的“甜味”长留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在义乌分水塘村,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直到记者走进陈望道的故居,在一间简陋的柴房里,站在陈望道伏案译书的塑像前,才真正了解这句话语的典故——1920年春,29岁的陈望道回到家乡分水塘村,在年久失修的柴屋里,用两条长凳支起一块旧门板,既当床铺,又做书桌,凭借一盏油灯,日以继夜,伏案译书。有一次,母亲端了粽子放到他的书桌,还在粽子边放了一碟红糖,催促他趁热吃。过了一会,母亲在屋外问儿子还要不要再加点红糖,陈望道连声答话:“够甜,够甜了。”然待母亲进屋收拾碗碟时,却发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红糖一点没少。原来陈望道全神贯注于译书,竟把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蘸着粽子吃了!这个蘸墨汁吃粽子吃出“甜味”的故事,一直在分水塘村流传着。村民们也以自己的家乡能成为点燃革命圣火之地而自豪。

2012 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在《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前讲起了陈望道的故事。这在分水塘村产生了极大反响,村民们决定要把这红色资源用好,让真理的“甜味”长留。如今的分水塘村,红色品牌效应日益显现,黛瓦白墙内聚集着绿色产业,古街长廊上散播着国际元素,村民们在信仰之火的指引下,把分水塘村建设成了美丽新农村。

“一带一路”成就“世界小商品之都”

七一村红色景观。

据了解,如今的陈望道故居已经成为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分水塘村也已顺利通过浙江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浙江省2A级景区村庄评审。2018年的游客超过了18万人次。

而从分水塘村出发,以红色文化为种子,以初心为指引,一条望道信仰线串起多个“明星村”,一张信仰新蓝图徐徐展开。从乡村振兴中国方案七一村到义乌发展经验缘起地横塘村,历史信仰之火在发着光芒。

望道信仰线位于义乌城西街道西北侧,规划总面积24.2平方公里,是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随着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分水塘村红色主题建设日渐完善,何斯路村、石明堂村、七一村等沿线村庄景点逐渐形成规模,各具特色,形成了“众星拱月”的红色旅游新气象。据悉,今年以来,望道信仰线沿线村共接待游客超过35万人次。其中分水塘村接待参观人数7.7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直接经济收入超过300多万元;何斯路村接待参观学习团队散客超过16万人次;七一村接待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以上。全长13公里的望道信仰线已成功转变成绿色生态线、产业富民线、乡村振兴线。

“一带一路”成就“世界小商品之都”

“义新欧”班列从这里经过。

对外开放升华 中欧班列——“义新欧”从这里始发

义乌城西街道七一村是望道信仰线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环。采访车从七一村开出,经过一段铁路高架桥时,随车的工作人员指着桥下的铁路告诉我们,这是一条国际铁路。由于桥上不能停车,人们只能透过车窗目睹这条铁路的神秘身影。

全国唯一一条由民营企业运营的中欧班列——“义新欧”从这里始发,开通了至中亚五国、西班牙、伊朗、俄罗斯、阿富汗、白俄罗斯、拉脱维亚、英国、捷克等9条线路,辐射35个国家。擎起精神之炬的义乌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长卷里继续书写着“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义乌传奇。

据了解,2014年11月18日,第一列烙有“义新欧”标识的火车从义乌铁路西站起航,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等国家,历时21天,最终抵达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这条全长1.3万公里的中欧班列铁路线,打开了义乌和欧洲经贸往来的新通道。目前,“义新欧”是我国到达境外城市、运送货物品种最多的中欧班列,也让义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文化越来越密切。今年一季度,“义新欧”中欧班列发展势头十分强劲。据统计,义乌海关累计监管中欧班列4716标箱,同比增长10.2%,“义新欧”货运量达3.8万吨,同比增长11.9%,进出口总额15.4亿元。

“一带一路”成就“世界小商品之都”

琳琅满目的商品。

“买卖全球” 义乌成为购物者天堂

“义新欧”中欧班列,一头连着义乌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一头连着西班牙马德里这个欧洲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把沿线国家互通有无的渴望连接在了一起,成为了“一带一路”上的耀眼金丝带。一列列往返于义乌与欧洲各大城市之间的中欧货运班列,带去了“义乌制造”“浙江制造”“中国制造”,带回了沿线各国的源头货。义乌中国进口商品城的生意也借此“提速”,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一站式”进口商品采购基地。

在义乌的最后一站,采访团走进义乌国际商贸城,体验“小商品之都”的繁荣。记者了解到,义乌市场拥有640余平方米的市场营业面积、7.5万个商位,多达210多万种小商品让这成为了购物者天堂。倘若在每个商位前驻足3分钟,每天按8小时工作制,需花一年时间才能看完。随行的工作人员不断地叮嘱我们,一定要记住入口属于哪个区域、几号门,以防迷路。结果在采访队伍集合时,还是有队员由于偏离了方向,无法按时归队。

近一个小时的参观,采访团也只能在一期商贸城中走马观花,为琳琅满目、无所不有的小商品所惊叹。

从义乌海关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义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达到了1252.1亿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6年以来,义乌商人迎来了一个更广阔的市场。

“以前来采购的外商以中东、非洲的为主,现在‘一带一路’沿线的外商越来越多,每天我都要接待好几批。”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户张吉英说,她经营的伞具是季节性产品,走海运需要40天左右,而走“义新欧”中欧班列只要18天左右就能够到达客户手中。义乌市场内像张吉英般的万千经营户都成了“一带一路”倡议和“义新欧”中欧班列的受益者。

如今,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商品出口到世界219个国家和地区,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东拓海上丝路,西联陆上丝路,南引四省九方,北接杭州湾大湾区”,义乌在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中,继续勇立潮头。

相关文章